第687章 秣马厉兵 (第1/3页)
杨沅对于火药其实也是一知半解,比如那黑火药的最佳配比,他也只记得一个大概比例。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概比例,当他告诉了研究火药的匠人之后,就帮助他们少走了几百年的弯路。
要知道直到几百年后,人们才摸索出黑火药的配比,大致是75%的硝石、10%的硫磺、15%的木炭。
可这个时代的黑火药,目前是硝60%上下,硫磺20%上下,其余是木炭和各种“杂质”。
有提纯不精自然产生的杂质,也有人为掺进去的“杂质”:
比如清油、麻茹等近十种易燃物质,就是人为掺进去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火药匠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增强火药的威力。
可想而知,这样配比的黑火药,其威力有多小。
可是杨沅不仅告诉了他们一个大概的配比,还告诉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助燃。
于是,他们不再掺杂其他物质,而且开始研究如何提纯。
比如,火药炭用什么样的木材烧制,质量才更好,
硫磺要经过哪些工序提取出来的才更纯……
光是这几样原料的生产,现在快要摸索出一整套的制作流程了。
他们的火药配比,现在已经无限接近最佳比率,提纯率也越来越高,火药的威力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相应的制造环节的危险性也就增加了。
火药配制的危险事故,一般发生在把硝、硫、炭三种成分按比例进行混合的阶段。
这一阶段只要不引入明火,一般也不会出事。
这时的工匠已经明白如何防范火星的产生了。
他们的工具大多采用木制、石制和铜制,严禁铁器。
为了防止几种配料在掺配过程中,发生摩擦和撞击产生危险,匠人们在掺配时,还会先把火药配料用水拌成泥状。
这样即使偶尔有火星,也不会引爆药料。
但它也只能极大概率地减少危险性,并不是绝对的。
今天这次爆炸,就是有一个匠人在配制时不慎引燃了硫,硫火继而引燃了配制完成的一小桶火药。
杨沅赶到时,只见用作试验的地方被炸开一个大坑,四下里的工匠灰头土脸。
出事的地方正有人被抬出来,杨沅一眼看到萧千月站在人群中正在指挥抢救,不禁松了口气。
至少他的萧总工无恙。
杨沅快步赶上前去,这里的试验室都是建在半地下的一个个掩体中,每个掩体相距一定距离。
出事的这处地方一共有三个人,两个匠人,一个小徒弟。
爆炸时小徒弟正在掩体口处,被气浪冲飞出去,没有大恙,只是耳鼓嗡鸣,现在还说不了话。
掩体里的两个匠人一死一伤,死的那个就是不慎引燃火药的匠人,人都炸散架了。
另一个和他的“工作间”之间有一道矮土墙,只被炸掉了一只手臂,现在也在昏迷当中。
杨沅顾及不了其他,先上前帮忙一起救助伤员,包扎伤口止血,然后立即把他送回精舍。
杨沅又嘱咐萧千月,等小徒弟和受伤的匠人醒来,详细询问出事的经过,每发现一种偶然,都要在流程制度上用必然的规则去进行防范。
对于这些流程,不用杨沅细说,萧千月也已熟悉了,遂点头称是。
杨沅看看惊魂未定的众匠人,向萧千月低声询问了那一死一伤的匠人名字,便高声宣布道:“郑七月,废了一条手臂。
伤好后,依旧留用,多配个徒弟给他打下手。赏宅院一所,上田十亩!”
这一下,众匠人顿时骚动起来。
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其中的危险,他们当然也清楚,可是会的就是这门手艺,那就得干。
抚恤,他们也知道一定会有,但是没想到会如此丰厚。
有了这宅子和田地,郑七月的家人就能衣食无忧了。
而且,郑七月残而不废,依旧留用,那就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杨沅又道:“被炸死的匠人冯远,同样赐宅一套,田十亩,另:许其家一个县衙吏员的名额。”
这一下匠人们更加激动了。
县衙的吏员,那也是公务员了,而且是世袭的。
做官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