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秣马厉兵

第687章 秣马厉兵 (第2/3页)

三五年一轮换,但吏却是世代居于此,而且基本上是父子相承,代代相传。

冯远死了,但是他的儿孙从此有了一只铁饭碗。

对这些匠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恩,最大的后顾无忧。

甚至……有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杨沅没和这些匠人说太多。

说什么,说安全吗?

关乎他们生命的规则,他比你更在意。

只不过,再如何注意,意外总是难免的。

对他们来说,杨沅对死伤匠人的处理,才是最实惠的。

就连那个晕迷的小学徒,杨沅都给了赏钱。

对众匠人安抚一番,让他们各自退去后,杨沅又把萧千月请到一边。

杨沅道:“现在什么比例的火药适合用来发射,什么比例的火药适合用来爆炸,基本已经摸清楚了。

你拟定详细流程后,按照严格的规范,交给其他匠人去继续生产、继续测试它的稳定性就好。”

杨沅从袖中取出两张纸,交给萧千月:“这是我的构想,你看看如何实现。”

金人和西夏人强于大宋的,主要是骑兵。

杨沅觉得,在火药威力大幅提升之后,已经可以用来做为对付骑兵的重要武器了。

他要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但目的不是为了和敌人的骑兵硬碰硬地对决,而是能追得上逃跑、转移的敌军,加强大宋军队的机动能力。

用来对付敌国骑兵的,他想更加依赖火药的力量。

在欧洲火药发展史上,火枪出现后,曾经耀武扬威的装甲武士,轻易就倒在刚刚训练一个礼拜的农民枪下。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当机枪出现以后,游牧民族就变得能歌善舞了。

杨沅把他了解的早期火枪的概念,甚至连发枪的概念,都对萧千月等匠人们提过了。

但他也只能提出一个概念,具体的研发必然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很多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现在是达不到的。不过,最难的一关是火药的威力。

应付骑兵的第二个难关,是早期火枪的射击速度。

第一关已经解决了,第二关……可以变通一下嘛。

杨沅觉得他之前在香积寺见过的那种“神火飞鸦”,就可以好好发展、研究一下。

这种武器在研发出来不久,就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限制和弊端,遭到了试用部队的批评。

于是,它的生产就被大宋军械司废止了。

但杨沅觉得,有问题想办法克服就是了,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他觉得这东西完全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机枪”,成为对付骑兵和集团冲锋的大杀器。

此外,无缝钢管什么的现在生产不出来,他也给不了建议,但地雷和手雷这种玩艺儿,在已经有了足够威力的火药前提下,匠人们还不是轻易就能研制出来?

有了这些东西,杨沅就可以随时“爆兵”了。

~~

不过,这样的军队高度依赖后勤补给,弹药一旦断了,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所以,杨沅让萧千月重点研究的,就是它的运输、储放和保养。

尤其是颠簸环境下的运输安全、雨雪天气下的使用不受影响。

因为这才是它真正能够得以应用的关键。

……

杨沅以蓬州吴家遭遇灭亡惨案为契机,在潼川路全境展开了严厉打击山贼路匪的活动。

以此为鉴,以配合官兵清剿为由,杨沅开始在潼川十六州推行“忠义社”。

“忠义社”由地方自筹自建,由地方官员和地方士绅公推“忠义社”的社长、副社长等职务。

这个“忠义社”,就是杨沅打算成立的地方团练武装。

朝廷是有团练使这个职务的,但那是正式的朝廷官职,需要由皇帝任命,俸禄由朝廷发放,杨沅不能私设官职、也不能私发俸禄。

但大宋朝廷的团练一职,和节度使一样早就是一个虚衔,只是专门用来寄禄的,也就是用来确定俸禄等级的。

所以,朝廷的那些所谓团练使,是无定员、无职掌、不驻本州,就是个用来定工资的行政级别。

朝廷在之前的裁汰冗滥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