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汉学教授陈慕武

163汉学教授陈慕武 (第3/3页)

了一起。

那现在也能如法炮制啊,讲讲中囯古代的物理学发展不就好了吗?

到了这个时候,墨家的《墨经》就成为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在中学物理的教科书上,讲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节,总会举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并且在这个实验的介绍里,也会指出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种现象的人。

但是到了那些喜欢夸大事实的公众号上,墨子的功绩就被各种毫无底线地歪曲放大了。

说什么“墨子比阿基米德早几百年发现杠杆原理”啦,“墨子比牛顿早几百年发现力的本质”啦,这些全都是无稽之谈。

就拿杠杆原理来说,虽然墨子生活的时代,确实比阿基米德早,可是《墨经》中记载的“负而不翘,说在胜;衡而必正,说在得”,充其量算是一种实验现象,不但不是完备的杠杆原理,也完全没有给出具体推导证明过程。

为什么“墨子发现小孔成像”会被写进教科书,而“墨子发现杠杆原理”却在课本上不见踪影?

这正是因为教科书是很严谨的地方,容不得半点模棱两可。

如果只观察到实验现象,就能说是得出其背后的原理的话,那么何不更加大胆地说,尼安德特人比墨子还早了几十万年,就发现了杠杆原理呢?

虽然盲目自大不可取,但是这些公众号中谈到的噱头,倒是可以让陈慕武化用到唬人上面,反正他也不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

于是陈慕武在剑桥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从枯燥无味的线性代数,变成了“暴论”发布现场:

比亚里士多德更早发现小孔成像,比阿基米德更早发现杠杆现象,比欧几里得更早对圆做出了定义……

凭一己之力,虐了三位古希腊的科学家。

这让墨子和他的著作《墨经》,也在课堂上火了起来,并渐渐传遍了整个校园。

从那天之后,陈慕武的线性代数课仍然按照课程表上的时间进行着。

只是他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和线性代数毫无关系了,反而更像是《中囯古代科学技术史》。

除了墨子的《墨经》,还有张华《博物志》当中的摩擦起点。

除了这些勉强算是科学书的典籍,还有各种成语俗谚。

“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达到沸点之后,液体还要继续吸热。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是不是具有无限可分性?德谟克利特说不行,庄子说可以。

出于对某位长者的尊重,陈慕武甚至着重地讲了讲最后这一句,并且还堂而皇之地把它和卡文迪许实验室联系到了一起。

“有人说原子不可分,可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前任主任汤姆孙爵士却发现了原子里的电子。

“又有人说原子核不可分,可是我的老师卢瑟福,却又发现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并且一直坚信除了质子以外,原子核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电中性粒子。

“现在又有人说,质子就是最小的一种粒子,绝对不可能再继续分下去了。

“这种说法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我觉得质子未必不能继续分,说不定他里面还有更小的东西存在着。”

这样一来,若干年后,他陈慕武是不是又能成为了预言夸克存在的第一人了?

这门名为《线性代数》的课,在剑桥大学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在学期进行过程中,连教室都换了几个。

也就是李约瑟已经从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博士毕业了,最近不在学校。

他要是旁听了陈慕武的这门课,估计都能提前几十年就开始思考他的那个“李约瑟难题”了。

陈慕武这个课的爆火,也给了老汤姆孙一些启发。

在三一学院新设教授的提案,被评审委员会给驳回了。

可如果以剑桥大学汉学系的名义申请,让陈慕武这个正儿八经的中囯人去当个汉学教授的话,这次是不是就能通过了呢?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