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1/3页)
古代官员离任,如果做得好的话,地方百姓,主要是当地乡绅便会送上万民伞,表示这位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赢得百姓爱戴的意思。
到了后来,只要是个官离任,这个形式就必须走一趟。自然会有要好的乡绅“代表”地方百姓送上万民伞,甚至干脆,地方官自导自演一個。要不然,没有万民伞就说不过去了。
可张一凡这次在香山县离任,那是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眼皮底下离任的,所有人都是看着的。
没有什么万民伞,甚至张一凡一直陪在皇帝身边,都没有和香山县百姓告别的。
结果呢,香山县百姓乃至广州以东,包括番禺、东莞等地的百姓,都闻讯赶来,跪哭送别,绵延长达数十里。
这一幕,就真得把朱元璋以及跟随他而来的文武百官给震撼了!
这种场面,没法造假!一眼看去,那些在江边跪送的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的神态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一个,两个,或者几十个还能造假,这都快上百万的百姓,如何造假?
震撼的场面,让返回京师的这些文武官员,皆是默默而视。
参观过香山县,他们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百姓舍不得驸马走了。
如果不是驸马,这里的百姓,生活条件绝对不会变得如此之好,这边也不可能会有如此之繁华!
驸马给香山县以及香山县周边百姓带来的好处,体现在了方方面面。这样的好官,特别是这么有能力的好官,历史上都没有!
试问,谁舍得这样的好官离开?
有的时候,情绪的传达,是能感染人的。特别是一些激烈情绪的传达,犹如眼前这种震撼的场景,更是如此。
或许有的人,平时漠视人心,视他人于无物;可在如此震撼的一幕面前,绝对也会触及其灵魂。
这是上百万人心的肯定,是最纯洁无瑕的肯定,不管是谁,不管是忠还是奸,谁会不想被人肯定,被那么多的人肯定?
只是,得到别人真心地肯定,实在太难,更不用说,还是那么多人的肯定了!
见证了这一幕,有不少官员心中暗叹,当官当到这样的程度,就真得不枉世上走一趟了。后世的史书上,必然会留下浓重的一笔。至少地方志上,就绝对少不了。
朱元璋,自然也是大受震撼,对身边陪着的张一凡说道:“我还是低估了你在这里做出的功劳,一个侯爵,还是太少了点啊。”
张一凡听了,认真地回答道:“父皇,我其实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为官一任,如果不能凭本事造福一方,又如何对得起父皇的信任?”
“我本是孤儿,受柳家村乡亲养育,又得镜静、四哥还有大嫂看重,才有我出人头地的一天,被父皇点为驸马。我今天做出的这些成绩,无不是您等在背后支持的结果,一个侯爵已经让我诚惶诚恐,真要论功劳的话,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儿臣觉得镜静、父皇、大哥、四哥您们的功劳最大,只不过是我站到了前面而已。”
朱元璋没想到他会有这么一说,神情很是有点意外,愣了好一会之后,才感慨地说道:“人啊,懂得感恩,总是不会错的!”
说到这里,他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说道:“以后,你们多和一凡走动走动,听到了么?”
“是,父皇!”几个亲王听了,一起回答道。
至于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怕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一路北上的时候,这几个亲王确实就分出一些区别来了。
因为朱镜静怀孕,因此,张一凡大多时间都是陪着朱镜静的。其他亲王,也就过去看了一次,然后就不见人影了。
倒是原来的吴王,如今已经改封为周王的朱橚原本就和他们关系不错,就走动地比较多。
朱镜静的亲生母亲孙贵妃死的时候,因为没有亲儿子,朱元璋就曾让朱橚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以主丧事。也是这个原因,当初朱镜静和张一凡还在京师时,就和这个五弟走得亲近些。
这一路上,张一凡都能看出来,朱橚似乎对他们俩更为亲近了。大概能猜出来,他是见识到了香山县的繁华以及香山百姓的送别,更为震撼到他的原因。
这一天,他又钻到了朱镜静的马车里,来和姐姐、姐夫说话。
聊了一会之后,朱橚忽然看向张一凡,带着一点好奇问道:“姐夫,你以前是不是说过,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什么细菌啊病毒什么的,我们人生病,好多和这个有关系。所以才要消毒啊什么的?”
“嗯?”张一凡听他忽然提起这个事情,不由得有点奇怪,便看着他说道:“是啊,我曾经和大嫂提过的,怎么了?”
就见朱橚很有兴趣地又问道:“那你发现这个天花能治,是不是对其他瘟疫也有什么看法?我总感觉,你懂得很多,所以想问问?”
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