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吐蕃生变(新年快乐!)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吐蕃生变(新年快乐!) (第2/3页)

松赞干布,成了阿育王朝事实上的“傀儡”。

阿育王的谋划不可谓不毒辣,前番派出的援军,不仅控制了逻些城,而且借此机会,在吐蕃向导的引领下,摸清了整个吐蕃王朝的地理信息。

再加上两军“并肩作战”,让阿育王朝大军对吐蕃完成了事实上的渗透。

吐蕃之变,因为行事隐秘,暂时还不为外界所察,就连欧阳朔都不知道,就在六月底,大夏西境已经潜伏着一头猛兽。

…………

六月二十九日,大宋王朝,襄阳城。

欧阳朔发出的“七日限降令”,在大宋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朝廷上下立即分成两派,一派主降,一派主战,很有“北宋特色”。

主降派不用说,自是畏惧大夏兵锋,不想陪着殉葬。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连对抗大夏最坚决,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大周王朝,面临大夏的进攻都不战而降,更遑论弱上一筹的大宋了。

“我们也是不想让大宋生灵涂炭。”主降派大臣如是说。

主战派以武将为主,理由也很简单,“还没开打就投降,还有点骨气吗?就算投降了,大夏也会看不起我们。”

可惜在大宋,武将是最没话语权的。

真正的决定权在文官集团,在大宋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同样很矛盾,一方面,他放不下帝王的骄傲跟尊严,更放不下这份好不容易攒下的基业,投降,既不甘心,也低不下这颗头颅。

可是不降,就有灭族之危。

赵匡胤绝不会怀疑夏皇的决心,真要到不可开交之境地,夏皇拿他赵匡胤的人头祭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换做是赵匡胤,他也会这么做。

进退两难的赵匡胤,陷入进退两难之中,无奈之下,他派出使节,前往秦、唐两国,征询秦始皇跟唐太宗的意见。

如果降,那就三国一起降,面子上也过得去一点;如果不降,两国就不能因为被大夏军监视,就心安理得对作壁上观,眼睁睁看着大宋覆灭。

“覆巢之下无完卵,还请两位细细思量,大宋灭亡之日,就是秦、唐两国覆灭之时。与其屈辱投降,不如战个痛快!”

赵匡胤说的慷慨激扬,真正目的,不过是想让秦唐两国,给大宋分摊一点压力,内里真正的想法跟盘算,只有他自己清楚。

“但愿有用吧!”赵匡胤在做最后的挣扎。

…………

荆楚行省,荆州郡。

看罢陛下军令,羽林军统领徐达喝道:“来人!”

“在!”

“召集诸将,升帐议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