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响亮(续) (第1/3页)
五月十一日,辰牌时候,高密县衙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车马盈门,人头攒动。往日里威风罢免的知县,典史们,如今可怜兮兮的在衙门口外担任着迎接宾客的角色。
还不要以为委屈了他们,让你这些七八品的官员在这里迎送客人,那是里面的那位给了你们天大的脸面!
全副衣冠袍服的知县和典史等人,满脸堆笑的对从车上、毛驴上下来的那些粗手大脚,面色黧黑,皱纹堆垒的老农打着招呼,心中却是老大的不以为然。
士农工商,自然是读书人排第一,可是,如今却让读书科甲出身的他们在县衙门外迎候这些农夫,这,未免也太有辱斯文了些!
新麦子下来,又是多年来少有的一个丰收年景,一亩麦子平均下来能够收一百六七十斤。这已经是多年灾荒之后少有的好年景了。
于是,驻节高密的国公爷,为了表示自己与民同乐的态度,便请四乡八镇的五十岁上下的老农,还有那些亩产到了二百斤标准的种田好手们,到县城里来一起品尝这劳动的果实。
国公爷请客,知县在门口站班,自然是绝对的抬举他了!
而那些被请来的客人,往日里不要说是知县,便是见了里正、马快、衙役之类的官身人物,都忍不住腿肚子打颤,如今却有着被当朝权倾一时的国公爷一起吃饭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是如在梦中。
菜色很是简单,完全是山东农家的饭食。
每人的面前一个用高粱杆编成的菜浅子,里面几张薄饼,一盘炒得金黄的摊鸡蛋,洗的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把嫩葱,一个小碗里盛着用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小虾米制作而成的虾酱。
另外还有一盘肉,一条鱼,每人面前有一壶烫的恰到好处的黄酒。
这样的席面,不要说是知县等官员,便是这些农夫,如果是往年年景好的时候,家里有贵客到,或是婚丧嫁娶之类的喜事,这样的席面也是拿不出手的。
“非是李某怠慢各位,如今灾荒遍地,还是以节俭为重。不过饭后某家倒是有份薄礼相赠。”李守汉倒是很随意的,到了他这种身家地位,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鸡蛋、蘸着虾酱的小葱,用今年新打麦子烙成的饼,卷成一起,口中满是食物的香气。几位南粤军的将领官员,不住的劝着众人多吃些。伺候酒席的仆人们不住的穿插于数张桌子之间,添置着酒食。
农人在进到往日眼中如同阎王殿一样的县衙时,便在大堂廊柱下看到了整齐码放在一起的那些犁铧,还有长条桌上包扎整齐的一捆捆细致棉布,不由得让众人口中咽了一口口水。
这些莫非就是国公爷要赏给咱们的?
不管他,先吃饭,吃饱了回去也有的吹!新麦子虽然好吃,但是同国公爷一起吃新麦子的机会却是绝无仅有的。这场酒席便这样进入了一个高潮。
“只要这样的年景能够再有两年,租子、利钱、钱粮没有那么重,还是照着国公爷的章程办,大家就能翻过身来!”
“山东和登莱这样的局面再维持两年,北上勤王的话,粮草便可以在山东地面取用了!”
在场的老农和李家父子、南粤军的官员们,无不是喜笑颜开的庆祝着丰收,憧憬着美好的前景。
当李守汉将第二张烙饼卷着鸡蛋和小葱放进嘴里的时候,大门外几个传递军情的信使,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眼睛的余光瞥到了这几个人,李守汉从他们的神情当中知道,一定又出了什么大事。口中咀嚼着,用眼神示意在身旁的廖冬至,“将这几个人带到后面,稍事休息!”
“启禀主公!辽东有紧急军情!”
一名信使将用火漆紧密封固的信件呈送到李守汉面前。
信,是如今辽西将门的掌门人吴三桂写来的。
“果然来了!该来的还是要来!”
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信件之后,李守汉面无表情,内心却是如同开了锅的水一样翻腾煎熬。他将吴三桂的信递给李华宇,“你也看看。”
“还有什么事?!”
“启禀主公,顺化长史官李大人有军情急报!”
便宜外孙、便宜外甥吴三桂讨好式的率先密报,洪督师的最新消息,并没有给李家父子带来太大的冲击。但是,李沛霖的这份命人快船连夜送来的密奏,却是令父子二人有些慌乱了!
台湾、渤泥、马来等处土人,得知李家父子长久不在南中,且南中又有各种流言传播,言讲南粤军此番北上死伤惨重。那些手中也有了自认为精良武器的土人,脑壳里的野心也随着流言的传播而急剧膨胀。
星星点点的暴动,在从台湾到吕宋、马来等地蔓延开来。
最为严重的,便是马来半岛的渤泥地区,数万突然聚集在一处的土人,往李家坡进攻。虽然李沛霖已经调动军队开始镇压,但是,面对着此起彼伏的暴动,长于内政的他,确实有点手足无措了。
“来人!传令!”
李守汉在惊愕之余,突然感到到,在内地勤王这段时间经常困扰自己的茫然、错愕,浑身无力感被这一连串的坏消息洗涤的荡然无存,他似乎又一次的焕发了青春,找回了那个纵横中南半岛的李守汉。
“令,此刻在潮州、梅县一带的第一混成旅吴六奇部,立刻集结,准备到台湾平乱!”
“令,各处警备旅,立刻严格管控弹压地方,若有土人意图不轨者,不必请示,立刻平息!”他正要说可以诛杀不论的话,猛然想起,各处的厂矿道路工场可是依旧有着大批劳动力缺口。
“人员全数发为官奴,遇赦不赦!”
“父帅,似乎妹夫大木的船队眼下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