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0章 中国、中华民族

第一二三0章 中国、中华民族 (第2/3页)

民的眼睛盯着唐星樱过去的座位发呆,忙再次说到:“下面请**中央委员、**中央山东局记、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刘一民同志讲话!”

干部雷鸣般的掌声总算是把刘一民从凄苦中拉了回来。就见刘一民稍微愣怔了一会儿,这才站起来,身手向下按了一下,示意大家只鼓掌,开口说道:“同志们,这次我会西安参加整风学习,并向中央汇报山东工作,收获很大,很受鼓舞!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张闻天同志、陈云同志、任弼时同志都对山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席说,山东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党前面,堪称模范根据地。主席表扬山东我军是全军主力中的主力,战果辉煌!”

干部们再一次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等掌声再次停止,刘一民就详细介绍了他回西安汇报工作的详细经过,连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请他喝酒的事情都说的绘声绘色,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当然,在大雁塔下被吴之真讥嘲的事情刘一民是不会说的,那样会引起干部们对吴之真的误解的。

讲完这些,刘一民话锋一转,开始传达中央关于成立东北局、将山东主力改编为东北人民抗日联军、命令山东主力进军东北的精神了。

刘一民先是传达了中央的命令,然后开始讲为什么要进军东北。

刘一民说,要想弄清楚为什么要进军东北。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中华民族,另一个是什么是中国。

刘一民娓娓道来:先说什么是中华民族。我们中国的历史。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上下五千年历史,绵延不绝。清晰可查。但是,我们的古人们没有说过中华民族这个词,汉以前,古人把汉民族称为华夏族,华的意思是章服之美的意思。夏通雅,意思是礼仪之大。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身着华彩衣服、讲究礼仪的民族。汉以后,逐步发展壮大为汉民族。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词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大势》,文里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指的是由古华夏族发展而来的汉民族。从1902年到1907年间,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学者先后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不过。他们说的中华民族都指的是汉民族。辛亥革命的时候,提的口号还是驱除鞑虏、还我中华。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把满清看做鞑虏。辛亥革命后,黄兴、刘揆一成立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后改称为中华民族大同会,首次把中华民族的含义定位为中国各民族。与此同时。上海等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发禁止种族见解之通告,禁止商人、广告、公私函使用大汉字样。以示中华民族大同。1911年12月1日,一小撮蒙古王公在沙俄的指使下。在库伦成立了以哲布尊丹尼为“大汗”的所谓“大蒙古帝国”。针对这样的分裂行为,1913年初,在归绥召开的西蒙古王公会议,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决议“联合东蒙反对库伦”,并通电全国申明:“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是第一次在政治文件中,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宣告自己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当时,作为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也在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意义上“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而这一较早使用,也恰恰示发生在处理此次蒙古分裂行径过程中,他致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尼写道:“外蒙同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俨如一家”

此后,“中华民族”一词时已不在专指汉族,而是泛指中华各个民族的观念已经开始普及。

刘一民这是在给干部们普及历史知识,就听他继续说道:民国初期,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角度自觉公开地标举再造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第一人,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他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民族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该激发出以各民族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则前之满云,汉云,蒙云,回云,藏云,及至苗云,瑶云,举为历史上残留之辞,今已早无是界,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云。”李大钊这里的“中华民族”指的是融合中华各个民族后的新民族。

这些东西,干部们很少留心,听的都是津津有味。

就听刘一民接着说到:1922年,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撰写《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他在中一方面指出“中华民族”通常指的是汉族,同时又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