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章 战略轰炸(下) (第2/3页)
美军早就考虑到了机组备份的问题,所以他们的远程轰炸机往往是双人驾驶组,在长途飞行时可以换班,闲着无聊还可以聊天斗嘴,一旦遭遇险情还能分担操作上的压力。
历史上战争后期,皇家空军给兰开斯特加装了一套联动的驾驶系统,提供给坐在驾驶席右侧折叠椅上的空中机械师使用,而之前这位机械师只负责飞机起降时对飞机引擎和操控。
既然历史上已经想出了改进办法,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提早利用起来,这套副驾驶系统也被徐峻放入了改造方案之中。
接下去就是自卫火力方面的问题,英国的电动炮塔确实很先进,但是皇家空军却没有安装配得上这套系统的火力,和美军的传家宝点五零相比,英国人的七点七毫米勃朗宁马克二除了份量轻一些之外,根本就是一坨垃圾。
未来德国空军在东线遭遇到的将是以皮糙肉厚著称的苏联战斗机族群,很难想象七点七毫米的“洒水枪”能够给对方造成多大的威慑力。
徐峻觉得想要吓住那群北极熊,口径至少也要达到点五零,如果有必要他甚至愿意挪出炸弹载量给自卫武器,给尾部和背部炮塔各装上两门MG151/15mm,鹌鹑蛋大的曳光弹吓不到人,换成网球大的总该满意了吧。
同时B17底部的球形炮塔是个好东西,可以考虑提早“研发”出来,说不定还能反过来卖给美国人专利。
不过徐峻也很清楚,光靠轰炸机的自卫火力,根本无法拦截住多批次多方位多架次的战斗机拦截突袭。想要减少远程轰炸的损失,德军必须要装备一款能够提供全程护航的战斗机。
德国此时已经买下了北美公司NA-73战斗机的全部资料、专利和生产许可,甚至包括了两百五十多套半成品机翼和机身。
英国政府取消订单之后,这堆本成品和零部件就算彻底砸在了北美公司的手里,给正陷入财务危机的北美航空公司,增添了额外的财政压力,要不是德国人突然接手了这批滞销产品,这家企业接下来遇到的麻烦绝不会轻。
历史上英国“武器采购委员会”起初想要购买的是寇蒂斯公司的P40战斗机,但寇蒂斯正在全力以赴的完成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订单,根本没有空余的份额让给英国人。
于是英国人开始转向考虑在英国生产“小鹰”的可行性,正在向英国人推销教练机的北美公司高层得知此事之后,觉得这是一份难得的商机,说不定可以借此逆转公司的财政困境。
于是他们想办法让英国人相信,北美公司完全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