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敌为友(上) (第2/3页)
所交代的任务。”
“很好。我希望你的特别小分队,在今晚就能投入战斗。”
我听完崔可夫布置的任务后,正打算放下电话,忽然听到听筒里传出崔可夫急促的声音:“喂,喂,奥夏宁娜,先别挂电话,我还有事情要通知你。”我连忙把听筒贴在耳边,礼貌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我还在。不知道您还有什么指示?”
“是这样的,在我给你打电话以前,接到了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同志的电话,说《红星报》的战地记者伊利亚.格雷格里维奇.爱伦堡同志,已经昨晚渡过了伏尔加河,进入了斯大林格勒城内,对我们集团军的指战员进行采访。据军事委员通报的行程,他白天完成了城内的采访任务后,将到马马耶夫岗,对你和基里洛夫进行专访。记住,一定要接待他,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记者,千万不能怠慢他。”
听到爱伦堡这个名字时,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前尘往事都涌上了心头,假如当初不是他报道了我屠杀德军俘虏的事情,引起了不良后果的话,也许我现在还是将军,每天跟在朱可夫或者罗科索夫斯基的后面,给他们当一个没有什么危险的副手,也不用待在这见鬼的马马耶夫岗,惶惶不可终日。
崔可夫听到我这里没声音,有点着急,不禁提高了嗓门:“喂,奥夏宁娜,你还在听吗?”
我连忙答道:“司令员同志,我在。请您放心,我一定接待好这位来自《红星报》的战地记者。”没等崔可夫放下电话,我忽然想起了已经好几天没消息的普加乔夫和佩尔斯坚了,赶紧趁崔可夫搁电话前追问道:“司令员同志,我想问问我原来的二团长普加乔夫少校,还有坦克营营长佩尔斯坚少校怎么样了?”
我的这个问题让崔可夫沉默了许久,他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所说的两名指挥员,在保卫的小学校的战斗中,表现得很英勇。他们一边掩护炮兵观察员为炮兵提供射击参数,一边和企图夺回学校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就先后打退敌人发起了三十多次冲锋。当他们仅剩几个人的时候,还坚守在学校教学楼的楼顶,顽强地和敌人战斗着。”
在我听来,崔可夫说话的口吻想在念悼词,我越听越提心吊胆,最后忍不住打断他问:“司令员同志,他们两人是不是都牺牲了?”
我的问题一出口,崔可夫马上就用莫名其妙的口吻反问道:“牺牲,谁说他们牺牲了?就在他们快支撑不住的时候,我派出的援兵及时赶到,消灭了围攻他们的敌人。你的部下连两名指挥员在内,只剩下了七个人,而且个个带伤,我便派人把他们送到了河边的野战医院。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个把星期以后,他们就能出院了。”
我刚放下电话,基里洛夫便凑过来好奇地问:“奥夏宁娜同志,司令员说有位战地记者要到我们这里,是谁啊?”
虽然我爱伦堡曾经在我被降职后,亲自赶到机场来为即将前往列宁格勒的我送行,还送了我不少的东西,但我心中对他的怨恨却始终无法消除。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他又要出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冤家路窄啊。
对于基里洛夫的问题和阿赫罗梅耶夫好奇的目光,我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两人说道:“崔可夫司令员说,是来自《红星报》的著名战地记者伊利亚.格雷格里维奇.爱伦堡,他目前正在城内采访正在和敌人进行战斗集团军指战员们,到晚上的时候,他会到我们的师指挥部来,对你我进行专访。”
“原来的爱伦堡同志啊!”阿赫罗梅耶夫听后,居然出人意料地激动了起来,他兴奋地说道:“我原来在沃尔霍夫方面军时,就曾经多次听梅列茨科夫司令员说起过他。大将同志称赞他,说他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从我们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就始终和红军指战员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在战壕里、掩蔽部或避弹坑里进行采访编写新闻。《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等苏联许多大小报纸及广播电台,几乎每天都发表和广播爱伦堡同志所写的充满战斗精神的政论文章或通讯特写。”
“参谋长同志,你也许不知道吧。爱伦堡同志除了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呢。”听到爱伦堡的名字,连基里洛夫也来了兴致。
“他写过什么啊?”我在一旁淡淡地问道。
“《巴黎的陷落》,你们听说过吗?这本书出版后,还获得了今年的斯大林奖金。”
“政委同志,里讲的是什么啊?”阿赫罗梅耶夫好奇地问道。
听到阿赫罗梅耶夫的问题,基里洛夫的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他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