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四章 美国之行(五)

第一〇三四章 美国之行(五) (第2/3页)

一眼坐在他右手的巴顿,随后说道:“奥夏宁娜将军,昨天你离开后,我和小乔治研究过您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坚守马马耶夫岗的战例。经过我们反复的推演,都无法理解您是如何依靠一个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的步兵师,牢牢地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北面的这个高地,从而避免了城内守军被切断河上交通线的命运。您能给我们一个答案吗?”

对于马歇尔的问题,我挠了挠后脑勺,回答说:“可能和我们在高地上所修筑的工事有关系吧。”

马歇尔和巴顿对视一眼后,又继续追问:“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防御工事,居然能抗住德军几个师的轮番进攻?”

考虑到几年后在半岛上发生的那场战争,为了防止美方从我的叙述中,掌握到对抗工事的方法,对于马马耶夫岗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防御工事,我故意避而不谈,只是笼统地说道:“……虽然我们的指战员都是不怕死的,可血肉之躯始终无法与钢铁相抗衡,面对德军占据着优势的强大地空火力,只有在马马耶夫岗上构筑各类地下、半地下的土木防御工事,自然就成为了我军指战员保持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排斥消极防御的我而言,阵地的构筑不仅要便于进行持久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还要利于我军实施反冲进级依托阵地进攻敌人……

……在德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和不间断的轰炸中,高地上的防御工事不仅挽救了我们无数指战员的宝贵生命,更令进攻高地的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在整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费尽全力,也无法夺取我们的阵地。”

巴顿在听完我的述说后,将一根雪茄叼在嘴里,但却没点燃,他若有所思地问我:“你们和德国人已打了两年,想必已积累不少的宝贵经验。而我们刚和德国人开战不久,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您能对我们说点什么吗?”

对巴顿的请求,我没有拒绝,毕竟苏联和美国是盟友,他们每多消灭一个敌人,我方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减弱一些。于是我非常爽快地将自己在战场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巴顿:“德军的进攻有如下特点:首先,他们进攻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一贯已军官乘坦克、飞机照相及侦察小分队活动等手段查明我军的防御情况。他们的主要进攻地段,通常会选在公路开阔地区及我军各部的结合部位。他们善于对我军的防御部队实施迂回包围,对公路两侧的防御要点及制高点进行反复争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他们常常实施连续的、梯次的突击,当第一梯队进攻未成功时,第二梯队则进行继续突击,使我军防御部队没有喘息的机会,伤亡直线上升,达到一举攻占我军阵地的目的。但在我军阵地撕开突破口以后,会采取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来扩大和巩固占领阵地。

……攻击前,会有炮兵观测员对即将攻击的目标进行标定,以备炮火准备时,施以突然而准确的炮击。攻击时一般先以空军进行轰炸,接着用远处炮兵轰击,以达到破坏我军前沿工事,与压制防御纵深的预备队及炮兵阵地,大量杀伤我军有生力量的目地,然后掩护步兵进行多路的连续冲锋。如果进攻失败,敌人会将部队后撤至100公尺以外,迅速地用猛烈的炮火对我们的阵地进行火力急袭,然后再行攻击……

……进攻时,德军坦克一般会在我军前沿300到500公尺处占据有利地形,对我方阵地上的火力点进行瞄准射击,摧毁我前沿火力点,然后配合步兵向我军侧后迂回……

……敌人对我我军之防御纵深、交通要道,多以空军、炮兵轮番封锁,特别是夜间更为烟妹,以破坏我军调整部署,切断我军之后勤补给及伤员的转运……”

马歇尔和巴顿边记录边不时地说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样的经验对我军真是太有用处了。”

我说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