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立秋 (第2/3页)
接过来快速翻看,馆陶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起,看得商德重忐忑不安,心道:‘第一回干这么重要的差事,可别办砸了。’想到这便脱口而出道:“可是有什么不妥,先生说出来,学生再修改就是。”虽然学历高、年纪也不小,但毕竟还是菜鸟,没有那么强烈的自信。
“唔,”馆陶抬起头,看到他一脸的紧张,呵呵笑道:“你这个想法很好啊,确实只有全国招生,清河大学堂才能变成真正的大秦最高学府。”
虽然知道这是yù抑先仰,但商德重的表情还是轻松了不少,只听寺卿大人缓缓道:“但是府里拿不出额外的十万两,还是等明年吧。”
商德重有些沉不住气道:“只有这一年花钱多些,以后就好了。先生就高抬贵手吧,学生知道今年的预算还是有剩余的。”
其实这话是很犯忌讳的,但馆陶是个百无禁忌的家伙,说好听点就是宰相肚量。“呵呵,事先打听过了啊。”他淡淡笑道:“是还有一些银子,但和齐国还不知打到什么时候,我得给王爷预备着军费。”他毕竟在齐国待了很多年,对赵无咎的实力还是有数的。
“晚一年就离秋闱太近了,士子们要参加乡试,根本来不了啊,大人。”商德重只好拿出杀手锏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三年就耽误了。”
馆陶看他一会,突然哈哈笑道:“这个理由还不错,我可以给你五万两。”
商德重先是一喜,后又不知足道:“送佛到西天……”
馆陶摇摇头,坚决道:“一个字都不能多了,钱少就范围小点。”
商德重只好拱手领命,又觉着方才似乎有些逼迫大人的样子,便想找个法子补救一下。“大人,最近有些同年过来……”看一眼面sè和蔼的寺卿大人,商德重轻声道:“陛下王爷东征后,三殿下和周中堂便掌了权,对咱们这边的朝臣大肆排挤压迫,几位尚书大人都被整的告病在家,朝堂上是乌烟瘴气。不少同年都心灰了,想问问王爷能不能收留了?”
馆陶知道他所言非虚,沉吟道:“多少人?”
“保守说也得六七十个了。”商德重面sè有些古怪道:“几乎是所有留京的进士了。”
馆陶眼睛微眯起来,良久才缓缓道:“兹事体大,待我写信问过王爷再给你答复。”说着拍拍他的胳膊道:“但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你就说请示报告已经递上去了吧。”
商德重也没想着馆陶能当场答应下来,拱手微笑道:“学生明白……只是不知要多长时间?”
“快则十rì、慢则半月吧。”馆陶轻声答道:“放心吧,王爷说过世上最贵的就是人才。”
说话间到了大门口,就听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人不由齐齐循声望去,便见着一队金甲御林举着数面火红的大旗在大街上驰骋。
看到那猎猎招展的红旗,两人的心猛然收缩,面露狂喜道:“大捷!”
~~~~~~~~~~~~~~~~~~~~~~~~~~~~~~~~~~~~~~~~~~~~~~~~~~~~
大秦尚武,禁军多是京中子弟,是以无论于公于私,京中民众对国家的战事都要比外省的百姓更关注。每逢战事便有数不清的老百姓去兵部门口等消息,弄得历任兵部官员们进出都不方便,自然不胜其烦,却又不好驱赶这些军人家属。到文帝时期的一位尚书终于忍不住上书,请求将战役结果全城通报,以安民心。
文帝乃是位宽厚爱民的皇帝,便准了兵部的请求,并与中都百姓约定,若是获胜,便会在城中打红旗,红旗越多,便越是大胜;若是战败则打黑旗,黑旗多则败得越惨。自打那以后,变成了传统,百余年间不曾改变。
是以当焦急等待中的京城百姓,突然看见那一片迎风飘扬的红旗,一下爆发出来的激动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个丢下手中的活计、跑出临街的店铺,定定的望着已经到了远处的红sè,过了良久才声嘶力竭的大吼起来:“大捷!大捷啊!”便手舞足蹈、如癫似狂的跟着那报喜的马队,一边跑一边大喊道:“天佑大秦,吾皇威武!!”
这声音惊动了许多没见着的百姓,纷纷冲到大街上,待问明了情况,便跟着大喊大叫起来。
人流越汇集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响亮,没用多长时间,整个中都城便彻底沸腾起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音响彻云霄。不论贫富贵贱,人们都朝一个方向汇聚而去,那就是位于西城的宝刀大街……上的兵部衙门。
兵部尚书要调配军需后勤,所以李清没有随御驾出征。虽然跟老秦家很不对付,但此时共同对外才是主旋律,因此他还是很高兴的。将写好的捷报看了又看,这才咂着嘴让手下官员贴到门外告示班上去。
几个官员便欢天喜地的捧着捷报往外走,却发现根本出不了门……大门已经被狂喜的百姓彻底堵塞了。
几个官员只好找来梯子,爬到了墙上,往外一看,好家伙!不光是宝刀大街,还有邻近的大街上,只要是目力所及的范围,便是一片乌压压的人头攒动!
‘不会是满城的百姓都往这儿来了吧?’官员们心道。
看着有兵部官员上了墙,人们纷纷叫嚷道:“捷报!捷报!捷报!”却只见官员们嘴巴一开一合,却什么也听不见……
喧闹的人群这才安静下来,几个官员便齐声高唱道:
“前线发中都捷报:英明神武世宗烈皇帝陛下,亲率四十万天兵,与齐酋赵无咎之六十万贼寇会战于中原大地。陛下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