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挖完了窑洞,又要挖水渠了

第八百四十三章 挖完了窑洞,又要挖水渠了 (第2/3页)

内地向河套的移民活动最初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势力扩展到阴山河套一带。为巩固和开发这片疆域,赵国在此置九原县,并组织本国百姓迁往这里垦殖,从此拉开了“移民实边”的序幕。

河套平原属温带干旱地区,这里日照充足,生长季节热量资源丰富,加上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干旱少雨则是河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这里地处干旱的西北高原,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

但河套平原却天赐一条既少洪灾又水量充沛的黄河,年平均过境水量大三百亿立方米,所含泥沙则可以肥田压碱。由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平原,地势平坦,坡降适当,发展自流灌溉十分有利。

河套地区的土地依赖渠水为命脉,水渠开到哪里,耕地就能开垦到哪里,所以随着河套渠道的不断开挖,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成为肥沃的农田。根据地开发河套平原的农业资源的基础,就必须在河套地区,建立完善的大型灌区。

例如现代社会的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是亚洲最大的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大家听了周林的讲解,也都大致的明白了河套根据地近期的主要工作,那就是挖渠饮水。指望老天爷普降甘霖,那是别想了。看来河套根据地,比吕梁山根据地还要艰苦。

李明想了下,然后笑着说道:“周林讲的,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呵呵……看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在吕梁山挖完了窑洞,又要在河套地区挖水渠了。”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笑了起来。

周林摇了摇头道:“大家不用紧张,我所说的这个大型灌区的建设,建造的周期可不是三年五年能建成的。我们在根据地的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