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第四百一十九节 无耻之尤 (第2/3页)
如此不堪?
“秦督,这江南的商税、九地边关的边税、海商的贸易税、全国盐铁茶矿税,历来是最复杂最难以解决。
依下官之见,与其使用铁腕手段强行征收,不若和处理晋商的办法一样,收集几个大户的不法证据,予以铲除。
如此一来,所得银两未必比征收的商税少,但打击面却少了许多,也免受非议之苦,秦督以为如何?”
许杰在宣大的时候,就见识过秦浩明铲除八大晋商的手段,他想依瓢画葫芦,来得简单有效。
侍从室有些人纷纷点头,认为这个方法不错。
上首的秦浩明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老实说,本督原来在宣大,知道自己呆不长久,故而用乱刀斩快麻的方法。
再者,也没打算认真经营宣大的心思。
可福建广州不同,这是我们的根据地,必须细细耕耘,考虑长久。
更何况,本督曾经允诺天子,把这两地当做试点,再推广至江南,继而大明全境。
还有,你们不要以为区区几户人家就能和征收的商税相比,小巫见大巫矣。
不说别的,海关,哦,应该叫市舶司,每年的收入就不知有多少?”
在场的都是心腹,秦浩明说话少了几分顾虑,实话实说。
不过,说到市舶司,他原本有些模糊的想法渐渐成型。
“你们必须谨记,在好的世道上,文人心里有一把尺,用之丈量世事人心,厘定规矩。
而武人心里,要有一把刀,这刀太利了不行,但是没有也不行。
当那些规矩老了,不合用了,世道走岔了,武人要用刀把它斩断,如此方有新的规矩出来。
因为习武之人,心性才是最敏感的,匹夫一怒血溅十步。人心里的刀,就是良知血性,对便对,错便错。
文人厘定了规矩,可他们只会修修补补,做错了事他们一堆理由。可良知血性最为直接,错了肯定是出了问题,就该打破他出更好的规矩!”
侍从室文武都有,秦浩明对许杰这种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