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青霉素引起的轰动效应(第六更!)

第五百八十三章:青霉素引起的轰动效应(第六更!) (第2/3页)

显,但是在国际医学界却颇有几分地位。

其实早在1916年,伍连德被委任为北洋政府黎元洪总统的特医及京汉、京张、京奉、津浦四条铁路总医官。他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处,共计床位2387张。不管是在国能还是在国际上都是颇有名望的大医学家,身份地位绝非一个普通小医生所能比的。

而且伍连德的学术论著颇丰,曾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及公共卫生、传染病流行病、医学教育、医药管理、海港检疫、中西医问题等方面。伍连德还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有1911年出席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并任主席。

另外还于1912年出席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医学大会,同年底出席海牙第二届麻醉药会议。1924年出席在檀香山召开的泛太平洋保存食品会议,1927年应国际联盟卫生处邀请,视察20多个国家,并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盟在印度召开的第七次远东热带病学会,并被选为副主席,国际联盟卫生处聘任伍连德为该处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伍连德在世界医学界的身份地位,使得他的话具备了很强的可信性。再加上大量的照片以及临床数据的证明,这一下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因为根据实验结果证明,青霉素剂稀释三千万倍仍然有效。它的抗菌作用比最厉害的磺胺类药物还大9倍,比弗莱明当初提纯的青霉素粉末的有效率还高一千倍,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

如此明显的杀菌效果震惊了医学界,但是很多人依然怀疑中国人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到青霉素提纯,将这种效果逆天的药物量产。

要知道任何一种新型药物都要经过实验室——临床检验——工厂量产——全面销售等环节,最终才能到普通大众手里。要是无法解决量产的问题,单单靠实验室提纯的产量,青霉素效果再怎么逆天,也恐怕仅仅只能满足少数病人的需要。

从实验室搬到工厂里大规模生产,这可不是简单的进行场地的变换,最起码以青霉素发明者弗莱明以及青霉素的再次发现者钱恩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