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十一——曾经沧海的遗憾 (第2/3页)
就像长出荆棘一般:“以后莫再以婢自称,孤明日就封你为……妃位可好?赐号,玉妃。”
于是次日,整个西梁后宫好比发生了一场地动,人人皆闻一介降俘居然被封妃位,并赐住众人不敢企及的阑珊殿,自是愤愤不平,惜现下,西梁诸多显贵完全被虞灏西镇服,对后宫之事不敢饶舌多嘴,便连宛氏,既不敢为宛妃求情,更不敢质疑君上“重色”,没有家族援助,女人们也就只能愤愤不平而已。
又过数日,众嫔妃终于陆续听说了玉妃肖似倩盼一事,就连愤愤不平都失去了兴趣——当年那倩盼,可是险些当王后的人,可惜命薄,君上为她,以致后位虚悬,可见其隆宠无人堪比,这玉妃命好,谁让肖似倩盼呢?
只有少数知道真相的人颇觉讷罕,比如金元公主,又比如孔小五。
可这两个也算深悉君上脾性,知道有些话不能多问,尤其孔小五,当年他无奈之下被苏妃要胁得瞒天过海,至今仍然忐忑,生怕“罪行败露”遭到“恩断义绝”“事后清算”,虽情知君上绝无可能当真被个肖似之人迷惑心志,也只当置之不闻。
大觉敏感之人是安瑾,难免担忧这个执意妄为的君上又有什么不良企图,一封密信,急送大隆,千叮万嘱自家嫂嫂要小心防备。
金元公主也为这事专程请教了薛国相,得到“放心”二字,倒便搁放下来。
玉妃就这么成为西梁臣民啧舌惊叹的宠妃,以及宛贵妃心头那根无比尖锐的利刺。
一时间,关于玉妃如何受宠的传说每日都有新闻——君上竟然让王子们每日拜省玉妃,这可是贵妃都没有的荣耀!谁不知道,贵妃虽为大王子生母,可除却年节礼祭,不能私见;哲津部进贡的宝物鲛珠冠,被君上赐给了玉妃;新岁礼君上携玉妃诏见群臣;君上又带玉妃出巡了;玉妃爱音律,君上为此亲谱乐章。
一时间,谁都不会怀疑倘若玉妃得子,将来势必封后。
可惜,玉妃作为佃作,早饮下绝嗣药。当然,传出来的理由是玉妃身为北原俘婢时,被家主下药。
玉妃不能有孕,于是西梁王打算将宛妃所出二王子记在玉妃名下,并特允其亲自教养。
宛贵妃总算坐不住了,她决定冒险动手根除威胁,于是开始收买玉妃身边宫人。
终于让她“打探”到,玉妃竟然是北原佃作,仗宠收买宫人与外界佃作勾通,而北原人正在策划刺杀大隆辅政王,此计阴险狠辣,却大有成功之机,待大隆帝君亲政而息战,再由玉妃进言陛下停战,以为北原西廷争取苟延残喘之机。
宛贵妃长吁口气,事情很简单,她只要静观其变,待大隆辅政王遇刺而亡之时,将玉妃身为佃作证据呈上,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必须要当东华公主面呈,东华公主与大隆辅政王兄妹和睦,哪里能忍玉妃这个敌国帮凶,倘若陛下“重色”而置国政不顾,东华公主势必不肯罢休,为两国邦交,陛下也只能惩治玉妃。
为何不在这时揭露?很简单,宛贵妃手中只有一封从玉妃处盗得未及焚毁的密函,这时就算呈上去,玉妃也可狡言是被污陷,极有可能脱身,只有当辅政王身死!恶果造成,才能致玉妃无翻身之境。
自作聪明的贵妃根本没有料到,她的反应早在玉妃掌握。
做为北原悉心培养的佃作,玉妃当然心思深沉,她对西梁后宫的情形不说了如指掌,也知之五六,早听说西梁后位空悬,宛姓二妃出身尊贵皆育王嗣,势必有所企图,当出她这么一位宠妃,哪能甘心失宠而居其下?
让玉妃趁心如愿的是,宛贵妃果然城府深沉,自己奉上这么一个要命的把柄,她势必会善加利用争取一刀毙命。
可是呢,当辅政王遇刺,宛贵妃当东华公主之面发难,玉妃自然会喊冤,抵死不认,反称宛氏为陷她于死而生毒计,刺杀辅政王之事是宛氏所为。
当然,玉妃毫不怀疑西梁王为了两国邦交会杀她以作交待,但她的任务仅只是在东华公主的心里埋下一粒怀疑的种子。
此计本来就有陷井,宛贵妃自作聪明以为待辅政王死就能陷她于万劫不复,却没料到,北原王早有谋划,那个刺客,与宛氏不无关系,正是被宛贵妃兄长因“机缘巧合”而救,好心送往大隆的母子二人。
东华公主只要留心一察,不难发觉蹊跷。
而已经潜入公主府的佃作到此时就能发生作用,说服东华相信是西梁王一心维庇宛贵妃,才杀她这个降俘交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