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斯大林的焦虑(中) (第2/3页)
群的部队有一个休息、轮换的场所,而不用一休整就跑回西线去。
得益于霍夫曼抽干空军野战师、解放俘虏营看管力量、抽调巴尔干地区德军兵力、加快后备军补充等手段,更由于除南线之外其他两个集团军群用了拉平战线、放弃突出部、坚守防御等策略,东线地面部队在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三国撤退20万兵力之后依然保持着相对充裕和高素质的兵力。
与此同时,东方集团军群还得到了大批仆从军的协助:俄罗斯解放军已完成了最初3个师的编制,正开展第二批3个师的编成,除此之外,已发表过独立宣言的原苏联各加盟国部队也在陆续编成,到1943年1月初,总兵力高达17个师——其中乌克兰5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3个(原本有党卫军部队,现在全变成有关国防军),白俄罗斯、哥萨克各2个,立陶宛、卡尔梅克各组建了1个师。这些基本是按德军统一编制组建而成的部队,每师人员接近1.5万,而不是红军那些只有5000多人的小师,总兵力已突破了30万。根据这些国家自己的预计和承受能力,未来将至少突破25个师。这批部队的去向是明确的,除直接编入一线作战的集团军群外,一律编入东方集团军群。
考虑到协调这些部队需要很高的威望和军衔,1月12日,霍夫曼签署调令,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元帅接任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他的位置则由防御大师莫德尔大将接替,而他给莫德尔的命令也非常简单——弹性防御并要求打出高交换比。
仆从军的战斗力虽然不能与德军相提并论,但存在意义很大,他们一方面利用武装力量在本国积极推动集体农场或工厂分配过程,另一方面又承担二线防御任务,帮助德军在后勤、补给、反游击战、治安等方面减轻压力,特别是在搜捕游击队过程中,德军经常面临人生地不熟的窘迫,而当地国家国防军却一抓一个准。个别战斗力相对较强的部队甚至还直接编入了作战部队,服从所属集团军群的命令。三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虽然只有310万,但几乎全部投入野战——这与日本在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霍夫曼三令五申的要求之下,东线后勤处给这些仆从部队的武器装备不算差,全部用缴获的俄国军火武装起来,由于缴获装备多部队少,这些部队除坦克之外的装备水平很快就超过了俄军各师的水平,而且这批挑选过的装备大都是战前生产、做工精良的货色,可不是红军手中最近一年来粗制滥造、用来应急的低劣产品。
在本民族国家独立浪潮的推动下,更在土地分配的诱惑下,红军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员叛逃,有些是早就心怀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脱离的人员,有些是因为战役失败被追责或害怕被内务部追责的官兵,由于北方、中央两个集团军群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