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大宋的危机

第784章 大宋的危机 (第2/3页)

利市,第三是购买股票和债券,第四是扩大生产,增加工厂规模,多招募工人。”

柳涉听到了这里,终于开窍了。

钱是需要流动的,而钱的流动,往往就会指挥着人们的行动,这就叫利之所向……柳家是千年大族,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手里没钱罢了,手里有钱,一定会增加田产,多购买土地房舍……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哪怕到了后世,兜里有了钱,也要首先买房子,有了小房子,还盼着有更大的房子,人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例外。

购买土地,兼并田产,就会出现无地流民,如果城市不能承担这些人口,那就会造成流民到处逃窜,朝不保夕,随时可能造反。

那第二种情况呢?

也很明白,就是仗着手里的财富,炒作粮食,布匹一类的民生物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没有享受到开发西域的好处,却首先遇到了物价上涨。

你说吧,会不会民怨沸腾?

第三种是进入金融市场,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很多人都看透了,金融市场需要投资,但是不能过度,一旦失控,大起大落,谁也受不了!

相比之下,最好的去向就是第四种,扩大生产。

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吸引更过的工人,多制造财富,多纳税……柳涉跟大家讨论了半天,就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鼓励商人扩大作坊,还能吸收流民,不就没事了?”

“不然!”

王宁安摆手,“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第四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看起来继续扩大生产,副作用最小,但是其中也藏着极大地危机,而且弄不好,就会葬送了所有的努力。”

赵曙大惊失色,“师父,真的那么严重?”

王宁安点头,“殿下请想,工厂招募的都是什么人?”

赵曙和别的皇子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真正去过民间,小时候在王宁安的府邸住过,后来又跑了几次西北,他还有自己的封地,青唐的大小事务都要上奏赵曙的。

有了实务经验,赵曙渐渐明白了师父的意思。

“工厂招募老实肯干,年轻壮实,又聪明机灵的工人。他们之中,多数都来自周围的农村,普遍在15岁到30岁之间。”

王宁安颔首,“殿下说得对,随着货币供应增加,工商发展,他们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多少钱,为了活得更好,必须要进入工厂务工,赚钱养家。”

柳涉不解道:“西凉王,做工挣钱,天经地义,纵然有些不肖商人,只要朝廷法度严格,还不至于残害工人,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吧?”

王宁安道:“不肖商人当然要严惩,只是这问题不是不肖商人那么简单。”

“那是什么?”

“柳老,你说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年,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顶梁柱呗!”柳涉笑着答道,可是王宁安的下一句话,他老人家就笑不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