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醉翁悟道(四更)

第512章 醉翁悟道(四更) (第2/3页)

阳修努力挺直身体,深吸口气,才缓缓道:“老夫本以为改良儒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竹书纪年》就摆在那里,无可辩驳。可是现在看起来,是老夫低估了此事,低估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啊!”

欧阳修蹙着眉头,眼神当中,闪烁着光彩。说起来好笑,在大堂之上,他想的竟然不是案子,而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当他出来的时候,迎着夕阳,火红的彩霞,欧阳修在那一瞬间,突然醒悟了,他找到了自己苦恼的根源,多年的困惑一朝解决,老夫子显得非常兴奋,颇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幸福之感。

“二郎,你说他们污蔑老夫和张氏有染,是为了什么?”

“为了毁掉先生的名誉。”

“那为什么要毁掉老夫的名誉?”

“因为那样一来,你说的话便不可信了,他们就可以浑水摸鱼,添油加醋,歪曲事实,继续混下去……”

“说得好!”

欧阳修笑道:“那老夫再问一句,为何我的道德名誉毁了,说的话便不可信了?古人也说过,不因人废言,为什么到了老夫这里,就行不通了?”

王宁安笑道:“醉翁必有高论,我洗耳恭听!”

“呵呵,二郎,这些日子,老夫苦苦思量出来的一点心得,你和老夫一起参详一下。”

……

众所周知,孔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乱世,在他老人家生活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焚书坑儒,显然保留了更多的上古文件。

《竹书纪年》上的东西如果是真的,孔老夫子应该都清楚。

可吊诡的是孔老夫子拼命修改上古的历史,不断美化皇帝,捏造禅让,编造君臣相得的神话,说什么百姓安康,物阜民丰,三代之治,堪称后世典范……

显然,三代之治有太多问题,经不起推敲。

孔老夫子为何一定要捏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就涉及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也涉及到了儒家话语权的逻辑核心。

首先,孔子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虽然屡次碰壁,但是孔子是希望让世间变得更好的,他给这个混乱的世界开出了一剂药方,那就是道德。

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夫子从头到尾,都在谈道德,该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操守的人。

孔子认为,人人都是君子,都讲究仁义礼智,这天下就没有乱子,一切都会秩序井然。

有了想法,还要说服别人,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构建话语权的问题。

在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比得上智计权谋,阴险狡诈,显然,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道德强盛起来的,唯一的宋襄公还成了千古笑柄。

孔老夫子放眼望去,没有国家能作为榜样,无奈之下,孔夫子只能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寻找治世,寻找明君,然后不停美化他们。

大搞春秋笔法,为尊者讳,这一套东西。

愣是把贤君的成功,归结到个人品德上,然后让其他君王效仿。

如果有兴趣,再去翻翻《孟子》,这本书里面更是把这一套东西,发挥到了极致。

孟夫子不愧是孔夫子的继承人,他见这个诸侯,见那个国君,都是那一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