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潜在的大敌,混账后儒家思想! (第1/3页)
明太祖朱元璋对明帝国的创立,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因为前面已经有许多英雄人物作了铺垫。
有感于元朝思想领域的混乱,朱元璋在建立天下后开始用理学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还通过抑制豪强来还给天下一个自耕农的社会!
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帝国初期僵硬而沉闷,官僚们都在等着他死。可以说,洪武皇帝的尽快死去成了那个时期,官僚们的唯一希望。(估计也和他对公务员杀的太厉害有关!)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按照儒家伦序原则继承皇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几个腐儒的唆使下盲目削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帝位。
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死,则是帝国的转折点,从这之后,帝国结束了洪武、永乐的那种扩张态势。开始一意的主守,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向官僚手中转移。
而宣德皇帝的死亡,则标志着君主与官僚的融洽关系再也无法成为可能。后面的君主要么年纪幼小,要么坑爹的娇生惯养,全都是熊孩子外加逆反心理的问题儿!
为了压制住日益崛起的权利文官,皇室正统无奈启用宦官。大太监王振试图将天下拉回洪武时代,这是全体官僚所不允许的。
最终,当土木堡事件爆发之后,不但皇权受到了巨大打击,连兵权也开始渐渐倾斜向了文官集团。
明朝后期,以嘉靖朝的大礼仪事件为标志,明王朝的文官集团全面崛起,并在万历晚期达到了最高峰。
苦比的天启皇帝之父,一个月就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而以前那个未成年却爱木匠的天启皇帝,还得搭上文官们的从龙之功,进行报恩。
可以说,在奉行儒家文化的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终将会落入文官手中。全国政治益发依赖娴熟的官僚集团来运作,而不再是英明的君主。(事实上,明后期也没几个太英明的皇帝!)
然而,文官政治对于小国寡民的西方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复杂而庞大的东方大国来说,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因为文官政治运行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私有制的盛行。
前期利大于弊,但后期这种文官制度,绝对是在起反作用。这点在晚明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要说好处嘛,也有。
明后期,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无产阶级运动正式发端。工会组织开始形成,基督教传入中国,启蒙思想进一步发展,白银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