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炮击】 (第1/3页)
最近两天,浙江系的军队之中有着这样的传言,海军要兴起了。原因不言而喻,海军司令陈绍宽已经获得了大帅的手令,无需通报就能出入大帅府。这份亲近之心,自然让陆军的同僚们非常嫉妒。尤其是海军可能会分润很大一部分陆军的军费,这让他们非常恼火。
守土打仗,要海军有什么用?
关键时刻还是要靠陆军的。可就算如此,陈绍宽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大帅府走红起来。
每天都要见一两次,这是重用陈绍宽的信号。以至于陈绍宽本人不仅要考虑浙江、福建两个省份一千多公里的海防,还要给王学谦献计献策,最让他头痛的是还有来打听事,交好的同僚和军队系统的中高级军官。这让他很烦恼,从内心深处,他是属于主流海军思想的将领。
渴望着巨舰大炮的恢宏气势,可是这种渴望在王学谦面前注定要幻灭。浙军,就算是王学谦登上了政治权利的巅峰,他考虑的对手,或者说是假想敌都只有一个——日本海军。
不管民国如何投入,失去的三十年将无法从金钱上弥补。
加上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这一点在王学谦看来还有所欠缺,但日本人如此宣扬,列强也已经默认了。民国想要赶上日本,至少在海军上三十年内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学谦是不会不遗余力的却接纳陈绍宽的意见,勒紧裤腰带发展海军。他想到的是防御,近海的海上防御,这样的话在资金投入上将大大的缩减,对于民国来说这种选择是符合眼下情况的。唯一气短的就是,大型水面舰队的防御是沿着海岸线进行的,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防御。而近海防御只能注重重要城市,重要的战略要地的防御,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动,后者被动。
民国的财力,尤其是军工上的投入,根本就不可能和日本人相比,只能选择被动的海上防御政策,这是毋庸置疑的,王学谦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种想法。
在二十年代之前,日本在军费上的投入基本上占据财政收入的15%,在1919年之后到1925年期间,这个数字将被大大提高,最多的时候已经占到了财政收入的30%。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超过年财政收入的20%。其中一半以上都会投入海军的新军舰建造之中。
这样的投入,让日本拥有了世界上第三强大的水面舰队的实力。
但同样的情况,民国做不到的。就算是民国做到了国内统一,彻底解决军阀混战的局面。但是短时期内也无法像日本那样做到整个国家的财政都对海军倾斜。这是豪赌,没有几个国家会赌得起。就算比民国强大的苏俄,也无法做到这一步,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陆军和发展空军中,等于是放弃了海军的建设。
这是无奈之举,也是资源最优化的选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是海岛国家,海军的存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削减陆军的数量。但是民国和苏俄都是大陆国家,陆军的数量根本少不了。
民国和苏俄很像,拥有辽阔的幅员,需要大量的陆军。相比投入更加更加庞大的海军来说,完成陆军的常备数量和预备役制度,就能够让民国拥有自保的实力。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民国会在初期坚决抵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足够的军队进行反击?
就是因为兵源的问题,参军的都是农民、手工业者、少量的工人和学生。军事训练只有短短的几周时间,对战术一窍不通,只有一腔热血支撑着抵挡的信念,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同时,也让这场战争变得异常的悲壮。而这种悲壮其实可以在民国初年就可以被避免。
陆军建设才是王学谦的重中之重,而空军发展是保证陆上战争优势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海军……只能是在放弃的行列。
陈绍宽登上台阶,心里苦闷不已,他知道王学谦对战略部署的计划之中没有海军。或者说是海军占很少的一些份额。确切的说,王学谦要发展的就两样东西,潜艇和鱼雷攻击艇。
前者在秘密试验阶段,什么时候技术成熟很难说。后者是仿造阶段,已经能够成功制造鱼雷,但是鱼雷艇……战斗半径不超过500海里,速度很快,但因为吃水浅,吨位小,在陈绍宽的眼里算不得是军舰,只是加装了对付军舰武器的民用高速自杀式武器。按照这套模式发展下去,就算是王学谦掌控了民国的军政大权,海军发展十年总吨位恐怕也不会突破十万吨。王学谦甚至连一艘新的巡洋舰,哪怕是装装样子的巡洋舰都不想建造。
这和他的大海军复兴计划,几乎是南辕北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