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歃血为盟 (第1/3页)
元月下旬,天下各路义军终于到齐,曹操派人前来通知孙坚、刘易前去议事。
曹操宰牛杀马,在中军大帐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待一众义军首领落座,河内太守王匡得曹操眼色,直言主题,道:“如今奉大义讨伐董卓,天下英雄然而齐聚,然而董卓势大,若我们联军各自为战,怕难以杀贼,某看,得立一盟主,其余众军皆听盟主约束,然后共同进兵,各听军令,各施其职、尽其责,但凡盟主之令,皆不可违抗,否则,杀贼大业难成。”
这一次,天下英雄齐聚,再议立盟主之事,竟然没有人起哄争论,全都静静的听着王匡之言。
原来近几天,他们早已经多次商议联军如何进攻董卓之策,同时,争吵最激烈的便是选立盟主的事。曹操、袁绍、袁术、刘岱等等,一众有野心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谁都想做这联军的盟主,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争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就在前天,洛阳传来了一个消息,让众人的争吵都静了下来。
原来,袁绍、袁术起兵讨董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洛阳,那董卓唯恐袁绍、袁术的叔父袁隗会与联军里应内合,他随便寻了一个借口,突然出兵把袁家满门全部都拿下。袁家几百口人,全被以谋逆之罪斩首示众。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袁绍当场被气得吐血,大骂一声董卓匹夫便晕死了过去。
如此一来,袁氏兄弟与董卓便不单单是大义之争了,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恨。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是何等的德高望重?可是,董卓竟然还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袁家满门给灭了。
这样,不管是谁,都不好再与袁绍争夺这个盟主之位了,因为,没有人会再怀疑袁绍讨伐董卓的决心。
所以,一众诸侯,都默认了袁绍为盟主之事。而后来才到的公孙瓒等人,自知来得太晚,对于谁是盟主,他们也没法再来争夺,所以,他们都没有出言,就只是静听河内太守王匡说话。
孙坚与刘易,对于立谁为盟主之事,并不是太过热心,加上到达陈留第一天便在中军帐与众人闹得不太愉快,所以也不会为这个事儿去多想。
待王匡一翻大义凛然的说词之后,曹操便接着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袁绍气色不好,听到袁氏满门被灭,急气攻心,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不过,不管如何,他都不可能缺席会盟大事,他此刻,还真的对董卓恨之入骨。
听到曹操推举他为盟主,此刻他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自己起兵讨董,付出了一家满门几百口人的代价,如此还换不来一个盟军盟主?至于袁术,本就是一个草包,和别人一起争盟主之位他或许敢,但跟他争,袁术就算心里不服,也只会默认。他知道,这个盟主是逃不掉的,便故意推辞一翻。
再三推辞之下,一众人早有默契的说非本初做盟主不可,如此,袁绍便装作勉强的答应下来。
答应下来,袁绍一脸悲愤的道:“诸位,昨闻董贼残杀我袁家满门,本初从此,便与董贼不死不休,今得诸公抬爱,拥为盟主,本初自问才疏学浅,怕难以担当大任,但不管如何,某自当励精发奋,纳众公之策,与众公一起,誓杀董贼!还望诸公齐心合力,奋勇杀贼,为公为私,本初在这里,拜托诸公了。”
袁绍说完,对众人深深的一躬。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未了,袁绍拨剑宣盟:“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袁绍宣盟事毕,当即以剑削腕,割破皮肉,滴血于一大缸水酒之内。
“某曹操,滴血盟誓,董卓,国贼也,今陈留起兵,不杀贼誓不回师,愿听袁绍盟主号令,与之结盟,若有违誓,便同此箭!”
待袁绍滴血完毕,曹操便上前,慨然而誓,手握箭矢,崩断,再以箭头划破指头,滴血于酒缸。
袁术、王匡、公孙瓒等等,一众诸侯纷纷上前,滴血于酒缸之内。
良久,从十七路诸侯开始,到一众大小义军首领,钧滴血盟誓,等好几百人滴血宣誓完毕,便每人上前倒了一碗血酒,同干一碗,摔碗誓志,算是完成了结盟仪式。从今开始,盟军所有义军,皆由盟主袁绍调遣。
歃血为盟之后,众人回到了中军大帐。
十七路诸侯,加上刘易免强算一路,也就算是十八路诸侯了。
刘易那天来到中军大帐,虽说与众人闹得不欢而散,可是,刘易毕竟声名在外,并没有人真的敢不把刘易当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