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董卓亦有所准备 (第1/3页)
刘易这次攻伐董卓,悄无声息,谋定而动。远在长安的董卓自然不会知道,哪怕是与刘易大军对持的董卓手下将领,亦毫无所觉。
当然了,他们毫无所觉,并不等于他们毫无准备。
其实,当初董卓从长安撤离,不太甘心就此永远龟缩在长安的李儒,在他与董卓挟着皇帝及一众百武百官逃到了弘农郡的时候,他又硬着头皮向董卓进言献计。
董卓经过与天下盟军的作战失利,以及刘易突然杀到了洛阳的事,特别是让李儒与樊稠去押解西山皇陵附近藏粮洞的粮草到长安,李儒竟然没能完全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不但让粮食尽落刘易的手中,还折损了他的一两万军马。
对于董卓来说,粮食便是他发展的根本,只要有粮食,哪怕是撤到长安,甚至撤回到西凉,他都可以凭着手上的钱粮东山再起,只要有钱有粮,这年头,想要多少兵马都有。所以说,丢失了这么多粮食,就等于是要了董卓的命根。如果不是看到其中的失误非是李儒一人之过,他非要把李儒这个女婿杀了不可。出了董三妹那样的事,董卓对自己的女儿都看得很淡,所以,对于女婿,更加没有什么的亲情可言,真要杀李儒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手软。
纵使不杀李儒,但对李儒的信任大减,可以说,董卓基本就不会再听李儒的献计了。
董卓当时,被刘易的军队追得急。尤其是那时候,吕布这个义子还在荥阳城,并没有在他的身边,华雄又身受重伤没有完全康复,身边没有得力的大将保护,他看到追击他的许诸厉害,自己的亲将都与许诸敌不了三几个会合便被杀。所以,哪怕逃到了弘农城,有着城高墙厚的城墙保护,他也担心会敌不住刘易的追兵。
他在心惊之下,竟然想不顾一切,率领手下大军,完全放弃弘农郡,全部撤进函谷关,然后再留兵死守那些险要的关隘,他与皇帝等先行逃去长安。
如果董卓真的那样,把大军从弘农郡撤走,那就等于帮了刘易一个大忙了,如果弘农郡落在刘易的手里,那么刘易便可以凭借弘农,大军直逼函谷关,截断了还没有进关的吕布、徐荣、李郭、等人的退路。那时,吕布与徐荣等人,将会陷入刘易调来的军马的重重围攻,无处可逃。同时,也可以截住一大批已经被董卓派军赶到了弘农郡来的百姓,让百姓可以逃出董卓的魔掌,不用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被迫迁到长安去做奴役。
也正是李儒硬着头皮劝阻了董卓,董卓才直到现在都还掌握着弘农郡,他留下大军在弘农,也才使得刘易手下的将士在刘易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敢轻举妄动,还没能把弘农郡攻占了下来。
李儒向董卓进言献策,请求董卓万万不可如此轻率的放弃弘农郡,他向董卓分析,当时,追击他们的许诸一军,虽然勇悍,但是兵力不多,最多不过万余,随董卓撤到了弘农郡的西凉骑兵,也有四、五万人了,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命一将引军回头痛击刘易军,把刘易军击退。并且,李儒也判定,刘易的兵马并不多,他们大可不必撤得如此狼狈。
还有,他董卓表明,弘农郡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最少,在局部的战略地位,绝对不比虎牢关低。只要弘农郡还在手里,便可以一直对洛阳有着威胁,随时都可以从弘农出兵夺回洛阳京城。最重要的,董卓现在的手下大将,大多都还没有撤回来,如果董卓不留大军镇守着弘农郡的话,一旦被刘易夺去了弘农城,那么就极有可能很刘易切断出入长安的通道。董卓手下还没有撤回来的众将及军士,将会被刘易困在洛阳作困兽斗。这样,肯定会让手下诸将寒了心,今后,哪怕他们可以逃离洛阳地区,逃到了长安,亦未必会对董卓再像以前那般忠心耿耿。
其次,如果董卓真的放弃了弘农郡,那就等于是他将来休生养息之后,要再兵临天下的机会。弘农郡落入刘易的手里,那么,函谷关迟早也要落入刘易的手里,到时候,他的大军,便会被困死在长安,永远都难以再出兵中原。
当然,他可以绕一段很远的路,拨山涉水从北方的大草原绕过去,从长城进入并州,可是,哪得要经过多久的行军啊?大军经过一两个月的行军,到了并州,还余多少战力?这个不说,到时候,粮食如何供给?所以说,那根本不太可能的。最可虑的,不是他们将来如何出兵中土争霸天下的事,而是一旦函谷关落入刘易的手里,那么,势必会被刘易一步步紧逼,虽然从函谷关到长安,一路关隘极多,层层关卡,但也难保刘易会不会真的可以一座座夺下,那时便会直接兵临长安,那将要怎么办?
种种的原因理由,弘农郡不容有失。
董卓本不欲再听李儒的劝言,但是,智囊便是智囊,三言两语下来,董卓知李儒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才会命人率军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