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互不侵犯条约 (第2/3页)
算与华歆拉扯太多别的,直接说道:“那么,曹操的意思呢?他认为目前来说,我们应该要如何划分我们两家的疆界问题?我想,如果合情合理,好的提议,我刘易亦没有反对的理由。你说说看吧。”
“太傅,曹丞相认为,现在我们两家大军陈境,于我们双方的发展都不是太过有利。因此,丞相建议,我们两家,或者可以育水河、襄江、长江为我们两个朝廷的西、南部的分界。而西北部地区,就不用再说了,隔着重重的大山,原来如何,我们便如何。北部地区,就以黄河为界线。这样,也就等于我家丞相占据着中原及东部的地区,而太傅,则可以占据余下的所有地盘。我们两家,谁都不可越过河来,偷袭对方的城镇,或者破坏对方的正秩序。这个,就是我家丞相的意见。”华歆说道。
“嗯……”刘易闭目想了想,微微点头道:“曹操如此的想法,倒也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因为,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两家,的确就是依靠着这些天然的地理阻隔而互相提防及对持的。如果你们能够保证,不会挥军渡河到我新汉朝的势力地盘之内,就如此分界也不无不可。当然了,有一点,是不用商议的,那就是长江也好,黄河亦好,水道,都是我新汉朝的。你们,除了一般的船只,一般的商船之外,载有曹军的兵船、战船,是不能在这些水道上航行,否则,我军必然会视你们是对我新汉军的挑畔,必然会第一时间灭之。”
可以以河为界,但是,河道却一定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因为,曹操现在,根本就没有可以对自己的水军力量形成威胁的能力。因此,不可能说河道双方一人一半的,更加不可能说让他们曹操的人也可以在这些航道上自由活动。也不可有说,新汉军也不准在这些江河的河道上航行的。如果曹操真的提出这样的意见,那么这个和谈就不用再谈了。这个,刘易一定要给曹操说明确的。
对于这一个问题,华歆前来见刘易的时候,曹操也早有过交待。因为曹操知道,就算刘易可以大度到能让他的军民也可以在长江、黄河等水域航道之内航行,曹操也不敢让自己的军马在河道上挑畔新汉军啊。所以,派华歆来见刘易之前,曹操就已经交待过华歆,只要刘易能够答应两家暂时不互相用兵,那么,他曹操可以适当的退让一些。
现实上,现在两个朝廷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谁主动找另一家相谈,哪就代表着主动寻求对话的一方,要采取一定的让步。否则,这也不用谈了,就看这场仗如何打吧。
所以,现在刘易提到这个问题,华歆也没有半点迟疑,直接说道:“太傅,这个请放心,华某前来襄阳之前,曹丞相已经跟华某交待过。为了免得我们两个朝廷,兄弟之间产生磨擦纷争,因此,只要太傅同意与我家丞相止息兵戈,那么,我们的军马,都会撤离河岸,不再与太傅的新汉军隔河对持。当然,沿河一些险要的地带,我们是必须要留兵驻守的,但那也只是留下一小部份兵马,并不会与新汉军发起冲突的。我们的军马,只会在沿河的一些固有的城镇当中,亦紧只是用于维持地方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你们新汉朝,是绝对形不成威胁的。如此,我们也希望,太傅也莫要太过紧张,不用再屯积太多的军马于襄江、长江对岸,以免形成我们双方的紧张局面。”
“嗯,这个倒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们曹军,能够将大军撤去,我们新汉军亦没有必要弄得那么的紧张,非要屯积大军在河岸,摆出要对你们攻击的态势。这个,劳民伤财的事,我们自然亦不会如此的。”刘易从华歆的说话当中,已经感受到了曹操的确是希望与自己暂时止息兵弋的。曹操既然能够完全放弃对河道的拥有权,那么就是说,他曹操永远都不太可能威胁得到自己的本地地盘。如此,或者是可以与曹操达成暂时互不攻战的共识的。
“如此,若太傅再没有太多的意见的话,我们便可以签订一个协议,互不侵犯的协议。然后,华某便可以回去向曹丞相交差了。”华歆似松了一口气,却又眼珠一转道:“当然了,这份协议,是有期限的……呵呵,有些事,就算华某不说,相信太傅也心里明白的吧?我们丞相的意思,是三年期限,如何?”
刘易自然是心里明白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却也不可二主。新汉朝与曹操的朝廷,早晚会有一战,两个只能存在一个。两家是不太可能长久和平共处的,当时机来临,当有机会的时候,刘易相信,曹操就会第一时间撕破协议,马上就会发兵攻击自己。
不过,这三年?
呵呵,刘易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三年的时间,足够曹操做很多的事情。甚至,刘易相信,不用等到三年,如果自己不主动攻击曹操的话,相信曹操都会撕破协议,出兵来攻打自己新汉朝了。
而刘易,也肯定不会当真的等到三年之后,才会对曹操动手。
原本谈得还算很好的,双方也都似很有诚意,但是,在这个协议加上了一个三年的期限,那就显得这份协议有点诡异了。
不过,与曹操签订这样的一份协议,的确是破解眼前与曹操两军对持的僵局的最好办法。
刘易没有反对,当场让伊籍起草了一份互不侵犯为期三年的协议,与华歆共同签字画押。
原本,这是需要曹操与刘易签字才能显得更具效力的,但是,刘易现在并不想再见曹操,相信曹操亦不想再见刘易。大家心照不宣,早晚都要一战的两人,何必再人弄那些假腥腥的事呢?
签订这样的一个协议,也只是为双方找一个台阶下,不用如此隔河僵持罢了。
刘易猜得也没有错。
曹操根本就不打算当真的要等三年之后才向刘易叫板。
曹操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年半载,便可以整顿治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