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3/3页)
些山岭险道,重重山林阻隔,荆州屯军把守住一些交通要道,想从宛城出兵荆州,也是有着不少困难的。
宛城的存在,其实更多的是把守住新汉朝的南门户,阻截外敌入侵的意义更大一些。当然,因为新汉军掌握了长江流域,宛城的存在,也提负着与新汉军水军联系的交通要点,这才给予了宛城更重大意义的存在。
真正来说,拥有襄城,那才是真正的可以进可攻退可守。
襄城背靠轩辕大山脉,面向豫州、荆州,能控一大片广阔的地域。
如果当初刘易不是免得因为新汉朝夺得襄城会给予天下诸侯更大的压力,刘易早就有心思想从刘表的手里把襄城夺取过来了。不会等到现在张济去夺取。
一夜之间,王威有点不甘心的遵从蔡瑁带来的指令,率荆州军悄然的从宛城撤走,撤回郏下、安众县等地区驻守。
围着宛城的军队,又换回了张济军的军马。不过,很明显,军马的人数少了许多,对宛城再也造不成什么的威胁了。
张济现在,他可不敢在王威所率的荆州军一走他就向襄城撤退,他担心宛城的新汉军会出城追击他们,所以,只能继续先对宛城形成一个围攻之势,先让他的步军与万多的军士家属退走。骑军留到最后才撤。
与此同时,刘表派去洛阳见刘易的使者蒯越,亦在朝堂之上见到了刘易。
刘易对荆州的刘表,甚至许多的名士,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有点警惕之意。尤其是对于那个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虽是刘易的岳父,可是,刘易对于他把司马懿安排来新汉朝心有警醒,对他的怨念还是挺大的。
荆襄名士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往往,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会成为民间言论的风向标。他们所鼓吹的一些事物,也极具煽动性。如果他们能够忠于新汉朝,能够以刘易的意志为意志倒也自可,刘易就担心他们会弄出一些什么的事故来。他们潜隐得太深,又的确是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动不动就拿天意、天道来说事,会使得那些愚味的百姓盲从。
他们也总善把自己神化,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自己放在大义的高度上,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刘易统一大汉带来许多的麻烦。
当然,最让刘易可虑的,乃是刘易深知道大汉历史的发展,知道这天下最终归于司马家,所以,刘易就担心将来司马家会作乱,意图谋夺这个江山。刘易现在,已经可以肯定,那个学究天人的岳父,水镜先生一定通过他的那些神乎其神的所谓的天象学识,观测到了历史上的天下走势,算测出他司马家最终得天下的暗示。刘易怀疑,他甚至从天象之变当中,观测出新汉朝这股历史上没有的势力,最终极有可能得到天下,如此,他才会刻意的把他的侄子司马懿安排来新汉朝,想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来夺取天下。
他这样做,实际上,与历史上司马家夺取曹家江山的手段是差不多的,刘易已经隐隐的感到,自己已经成为水镜先生的奇货。刘易可不想自己成为历史上的曹家,自己费尽心思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被司马家夺去。毕竟,历史上司马家夺取江山,花了数十年几代人的时间,数十年之后,刘易也不敢保证自己还活着,不敢保证自己能否还能抑压司马家。
在这几天,刘易也看到了司马懿,让刘易觉得不太舒服的是,这个年纪不大的司马懿,居然还真的相当聪慧,小小年纪,最多不过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就懂得许多人情世故,在洛阳混得相当不错,居然让他在洛阳搏得了一个小神童的称号。并且,更让刘易觉得隐忧的是,司马懿居然与自己的大儿子刘阳混得相当的捻熟,以表兄弟相称。
这些,都是刘易在近年来忙于四出征战,一时没能好好的交待自己人,让水镜先生钻了一个空子。
早在刘易在长安征战的时候,水镜先生便把司马懿送到了洛阳,与蔡邕、卢植等人见过面,让司马懿拜了他们为师之后,水镜先生就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现在,司马懿与司马夫人,也就是轩辕凤住在一所别院里,一起的还有轩辕凤的妹妹轩辕清。司马如烟也时不时会与母亲住在一起。
司马家的事,只有刘易这个知道历史的人才知道,现在总不可能向别人透露,处处针对司马懿这个小子。这个,才是刘易担心的问题,如何提防司马祸心,也只有刘易一个人暗暗布置。
就因为被水镜先生司马徽弄了一个司马懿来新汉朝,让刘易觉得暗恼,所以,连带对荆襄地区的名士,刘易都有所不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