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潜近 (第1/3页)
寒风起,战马啸。
五里坪的关前关上,旌旗猎猎,一片肃杀气氛。
匈奴人的骑兵,才来了不过两万多人,不算少也不算多,其军营倒是扎得挺大的,就在关前几里外的山口,几乎要把整个山口都封堵住。
匈奴骑兵实在是太大意了,在他们潜意识当中,还真的把他们眼前的新汉军当作是以往的汉军,下意识的认为,汉军只善于守,不善于攻,压根就没有想过新汉军会给他们设伏,没有想过新汉军会主动的攻击他们。
而且,他们也太过狂傲了,自大自持,总以为在大漠上,在平野上,他们的匈奴骑兵是无敌的,来去如风,没有人能够拿他们怎么样。他们似乎都忘记了早前二十多万匈奴骑兵是如何被新汉军所灭的事。
乌鲁朵与阿里格、尔卓,他们三族的军马,各自占了大营的三个角落,安顿好兵马之后,就一起在中军大帐之内喝酒取乐。他们都以为,他们在这里根本上就不用考虑安全的问题。甚至,他们都不太想派出斥侯探子去侦察四周的新汉军情况。仅只是让骑兵斥侯在他们的军营四周约四、五里的范围之内巡哨,再远一些地方的情况,他们根本就没有细心去巡查。
现在是初冬时节,按照匈奴人的设想,他们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闯进汉人的并州或关中,再利用大半个月的时间去抢掠,然后还有时间在严寒到来的时候返回到大漠深处去。反正,在十二月的时候,能回到大漠深处就好。只要抢夺得大量的生存物资,其实他们在哪里过冬都是一样的。
只是,可能匈奴的萨满巫师的预言应敛了,这一年,大漠可能真的要遭遇到百年一遇的大严寒。如今只是初冬的时节,大漠便起寒风了。虽然还不至于真正的寒风刺骨,可是对于匈奴人的一般骑兵来说,他们还真的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
匈奴人的纺织工艺基本等于空白,所以,没有汉人那种编织得极其严密的防寒衣服。他们只懂弄一些粗布,粗厚又稀疏的粗麻布。衣布上,一个个孔洞粗如筷子捅出来的孔洞那么大。他们就是用这样的粗布来制作贴身衣服的。哪怕他们身上,都穿了动物毛皮缝制出来的皮衣及粗制皮甲,可他们制作的工艺实在是太过粗糙,寒风从他们的领口、衣袖、开胸的地方灌进,吹得他们贴身的粗麻衣都是冰凉冰凉的,还有点发硬。如此,一旦起寒风,就能把匈奴人的士兵冷得瑟缩发抖。
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只想躲在他们的军帐当中烤着火。
匈奴人的斥侯兵,他们也只是随便的策马在他们的大营附近看看,就躲在一些避风的地方点燃火堆,一众人围着火堆取暧。这个,还只是天公作美,没有下雨,要不然,他们肯定会全撤回军营去,没有人愿意在寒风当中还要淋着雨。
说起来,不只是匈奴人,整个大漠里的异族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冬天的雨水,因为他们的医疗方面实在是太过落后了。淋了冬雨的人,一旦发病,就几乎是等死的下场。每一个冬天,异族人都不知道因为多少人因为淋雨受寒而死掉。所以,在真正寒冷的冬天,异族人就会像那些冬眠的动物一样,寻一个安全的地方,躲在他们的帐蓬里,不会再随意的离开他们的帐蓬。
这晚,已经是这支匈奴骑兵在这里扎营的第三晚。
黄叙等人很有耐心,他看出了匈奴人既然在这五里坪的关前安营扎寨,那么就不会太快就走的。最起码也得要过了三几天才会离开,要不然,他们也用不着花费这么多工夫来扎营了。
当然,匈奴人说是安营扎寨,其实他们的营寨与汉人的营寨比起来,就如像是一般的凌散集市一般,根本就称不上是军队的营寨。
如果是汉人的军营,一般都会先取一个背山靠水的地方来安营,哪怕没有选取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但在安营扎寨的时候,一定会做得非常严谨。比如,防护营寨的寨墙栅栏,也一定会弄得非常结实,最起码的不会让敌军可以随便的就能攻破。另外,还会在营寨的四周,挖一些可以阻挡敌人骑兵直接攻击营寨的陷马坑或安设一些拒鹿角什么的。
可是,匈奴人还真的太懒散了,他们的营寨,可以说根本就像一个不设防的开放式的营寨一般,根本就没有在营地的四周安设什么的寨墙栅栏。
他们的营寨,就只是面对长城五里坪关口的方向,简单的安设下了一道栅栏,就似是拦着五里坪关口,不让关内的新汉军出关一样。然后,匈奴军营的四周,就根本没有安置珊栏。
他们仅在其军营的另外三个方向外围,设置了马拦,是用来安置他们的战马的地方。看上去,匈奴人的这个营寨,就似是一道栏墙加几个马拦围成的,匈奴人就在中间的地方,错落没有一点规则的搭起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军帐,方圆几里宽阔的一个似是族人聚居的市集一般。
如此松散的一个军营,如果警戒懈惫的一个匈奴军营,黄叙有把握就算是不设伏,也有信心可以一攻而破,击败这一支两万人的匈奴骑兵。
不过,能够以更轻松的办法,更小代价的方法取得胜利,自然要用更好的方法来对付匈奴人。
其实,不只是黄叙,每一个新汉军的军将,都有着同样的心思,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他们现在,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日后,多的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因为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导致作战失败或者胜利也是惨胜,导致他们所率的军士伤亡过大,不足以再参加接下来的远征大漠的行动,那么,他们一定会非常的不甘心不乐意。
所以,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