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阴谋进行时

第四十一章 阴谋进行时 (第2/3页)

可是,他却又不愿意承认。他已经习惯以仁义自居,习惯了总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正人君子问心无愧的立场上来做人。

当初桃园结义,是谁带领大家宣誓?是谁带着大家激昂的喊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是他刘备,还是他刘备!

可到最后,是谁抛下了那些伤重的义兵兄弟?是谁拿了一点钱财打发了那些义兵?是谁让那些义兵自生自灭?当时,刘备如果不是为了投奔前程,不放弃那些伤重的义兵,甚至,先把义兵带回到涿郡涿县再遣散他们,再让义兵们各奔前程,这样的话,那就谁也无话可说,兄弟们都会了解刘备的难处。但匆匆给了一点连卖药钱都不够的钱,让这么多义兵留在洛阳的兵营,其中的伤重义兵又这么多。口口声声说与义兵兄弟同生共死,同进共退的刘备,就如此匆匆的走马上任,去奔他的前程,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自然,站在当时的大环境的立场上,刘备可以这么做,因为并不只有他这个义军首领是如此,大多数的义军首领,当时也如刘备这样,甚至他们比刘备还更加的不堪,连一点遣散费都没给义兵留下就离开了洛阳。可是,不要忘记了,刘备从一开始就打着仁义的旗号来聚众谋事,这也是他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赖以收获人心的手段。

可以说,刘备抛下义兵不顾而去,这事一旦传了开去,刘备的仁义嘴脸就会荡然无存。将来,谁还会再轻信刘备的仁义?谁还会再追随他,替他卖命?

所以,只要有刘易与那些义兵的存在,就似是对刘备进行着无言的遣责,每一天,都似在煎熬着他的良心。这些本该死去散去的义兵,就似乎成了他刘备的人生污点,当他再想对手下的军士们说什么的匡扶汉室,同生共死的话时,刘备的心里,总会觉得有点底气不足,心里有如横着一根刺,让他浑身都有点不舒服。

而让刘备开始痛恨刘易的是,他与刘易见面的时候,刘易根本就似不怎么把他这个曾经的首领放在心上,不再有以前对他的尊敬,还隐隐的似凌驾于他刘备的头上一样。不只是刘备,别的义兵,也似对他刘备有着一种疏远,一种刻意的淡漠。不再视他为主,视他为首领。

特别是刘易及那些义兵,和关羽、张飞都可以有说有笑,还能打闹到一起,可唯独对他刘备有着深深的隔膜,这让刘备感到自己似被孤立了起来似的,包括与关羽、张飞两人,都似有着一种无形的隔膜,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感觉,让他与关羽、张飞似乎不再似原来那般的和谐。

刘备有点心慌,他怕关羽、张飞有一天会离他而去。正因为如此,当初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刘易在洛阳成立新汉朝的时候,关羽、张飞两人都想着要到洛阳去助刘易的时候,刘备就迫不及待的要离开,宁愿再依附公孙瓒,守着一个小小的平原县城,他也不愿意去洛阳投刘易。一个小小的小兵,没出身没来历的浪流小混混,岂能骑在他刘备的头上?

包括后来攻伐黑山张燕的时候,明明讨伐黄巾余孽是一件有益于大汉的事,关羽、张飞两人亦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去参战,可刘备还是退出了,为了避免关羽、张飞两将与刘易有过多的接触,刘备也只能勒令关羽、张飞随他回平原。

事实,许多时候,刘备都想着,如果没有刘易该多好啊?他最起码的,不用因为这些该死而未死的义兵而导致与关羽、张飞两人貌合神离,不用担心关羽、张飞是否会离他而去。

刘易这小子何德何能竟然有今天的成就?刘易的声名越响亮,他的心里就越是心慌,越是不自在。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备的心里不自然生出了一股对刘易极端憎恨的痛恨感。

现在,他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出头的机会,只要让他在徐州立稳脚跟,只要让他得到徐州,他就有信心迎头赶上,最少,也可以成为一方的诸侯,可以重新与刘易平起平坐。他亦是汉室宗亲,割据一方是天经地义的,特别是在眼下,大汉天下群雄并立,各自拥兵自立的时候,那些歪瓜裂枣的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人势力地盘,他刘备又为什么不可以?

许多诸侯,他们原本就是汉室之臣,现在却反客为主,自立称王,他刘备却是真真的根正苗红的汉室后裔,由他来统治徐州,是名正言顺的,也是应该的。

刘易!又是刘易!他不在洛阳呆着,跑到徐州来干什么?又想来与他争夺徐州么?

种种的迹象,让刘备的心里都相信,刘易来徐州一定是想谋夺徐州的,刘备是绝对不能让刘易从自己的手里夺去徐州的。

所以,刘备现在,心里冒起一个疯狂的念头,就是想趁现在刘易受伤,散了功力之机,派人去刺杀他。

虽然说刘备的心里,压抑着对刘易的憎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