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调军布置

第五百六十五章 调军布置 (第2/3页)

是不可能把行军床都一起搬去的。一什队伍会有一个军帐,到了宿营的时候,一什长会住在一个军帐之内。可是,严寒的大漠,地面寒冷得很,如果战士都有一个睡袋,在睡觉之时,都钻进睡袋里休息。这样,可以极大可能的为战士保持他们的身体热量。

反正,经过与众人讨论,已经把种种可能碰到的事都考虑到的,尽可能的保证,新汉军进入大漠之后,将士不会因不严寒而减员。

防寒只是基本的工作,这些事宜,就需要一众谋臣文官去想办法把这些防寒用的物资准备好。

接下来,就是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了。

有了这些物资,还要军士懂得如何使用,如何认真严格的按要求去保护好他们自己。这些,就得要告太史慈、潘凤、颜良等将领去给下面的军士转达了。

刘易接着对他们道:“出了长城之后,便是一片茫茫的沙漠,在沙漠当中,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迷路,避免迷失方向。”

“我们说是说有兰陵部族的引路,可以直接找到匈奴人有可能聚居过冬的地方,可是,匈奴人不可能全部都集中到一起去的。离开了长城之后,就是进入匈奴人,或者别的胡人的势力范围,那个时候,我们的军队可能就要分出一部份人一路控制或肃清沿途的匈奴人。因为,如果不对那些匈奴人实行肃清控制,肯定会有人去给于扶罗通报我们的军情。如此,他们可能就会跑,会让我们的大军扑空。如此,就失去了歼灭匈奴人大部的机会。”

“因此,如何不让我们的军队迷失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刘易说完又道:“还好,我们有一些小工具,可以让我们的军队不至于迷失方向。”

指南针的制作非常简单,刘易会让人大量制作,就算不能做到让每一个军士都人人带一个指南针,但一般的小队或什的队伍,都应该要有一个针南针。并且,一定要让所有军士都懂得这个指南针如何用。嗯,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刘易相信军士要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不是什么的难事。

刘易当场把随身都携带着的一根磁针拿出来,向太史慈、潘凤、颜良等人作了一个解释示范,先让他们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其实,指南针在大汉早便有了,只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罢了。

“在雪地里,探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探路的部队把路探好了,我们的大部队才好顺利的行军,如果探路的工作做不好,那就会严重的影响我们大军的行军速度。”刘易跟着把在大漠里的种种情况作了一个描述。

比如,在行军的过程当中,如果进入了沼泽地带,军士应当先派人在前面探路,尽可能避开那些会吞没人畜的泥潭。而若有军士不小心没入泥潭,应当放松身体,不能惊慌挣扎,因为越是挣扎,下沉便越快。只可以呼喊附近的军士,让他们想办法解救,所以,军队当中,以什为单位,每一什队伍,都必须在带有绳子什么的,以方便在碰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可以派得上用场。

如果实在是沉没得太快,来不及救援的话,没陷没的将士,要也尽可能的自救?在哪种电光火石之间如何自救?其实,如果军士足够机警的话,在一脚踏上那样的泥潭时,在沉没的那一瞬间,整个人以最快的速度躺下去,把泥潭当作是水一般,在泥潭上划动,尽可能的保持较慢的下沉速度。

相对来说,一个人直接的没入泥潭,要比整个人躺在泥潭上快得多。(这个,是小作的经验,小时候,与小朋友去一些泥泽玩,那片泥泽,长满野草,表面有水,不深,就只到脚眼深浅。水里有鱼,有比较大的塘鲺鱼,学名又叫胡子鲶。塘鲺一般都会藏匿在泥里。这个就是吸引小作与小朋友去玩的原因。不过,那片地方,传说吞没过不少人,所以,大人是严格禁止小孩子去那些地方玩的,小作是偷偷去的。一次,小作好不容易看到一条大点的塘鲺,便直接扑过去,结果,一脚踏进传说中会吞人的泥潭里,当时吓得差点被吓死,幸好,福至心灵,当时整个人一下子爬下去,然后就似是游水一般从那片泥潭当中爬了出来。许多小朋友都在看着,他们都不敢靠近,吓得许多小朋友都哭了。那时大家都是十岁到十二、三岁左右。事后,大家找到长达几米的竹杆探过,那方圆二、三十平方左右的范围,整根竹杆都可以完全没入去。小作当时,整个人都弄得成了一个泥人。后来,又试过有一个人没入另一个泥潭,小作急叫他如自己当时的样子,爬出了泥潭。)

嗯,亲身经历,但泥潭表面有点水,可能也是可以游得出来的原因,表面没水的,就不知道这个方法可不可行了。

在大漠行军,军士的水要带足,因为大漠里的水,并不是所有水都能喝的,有些,会带着一些毒素,喝了就会上吐下泄。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