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巧合还是有意 (第1/3页)
苏爱军满怀苦恼地踏上了返回奉元的归程,他的疑问,方明远根本就没有回答。答案其实很简单,谁都明白,但是就是无法扭转过来。
做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华夏的适学儿童数量自然也是最多,做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却根本没有享受到“未来”和“花朵”应有待遇。华夏每年的教育投入,占国家GDP总量连百分之四都达不到,远远地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平均水平,不要说和欧美国家相比了,就是和一些欠发达国家相比起来都远远不如!
而且华夏的教育之死板枯燥,也是世间罕有的。教师们为了升学率,只会将一些固定的知识一股脑的往学生脑子里灌,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会不会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比如说,在小学里,要是有老师问,为什么鱼儿离不水?如果孩子们回答,那是因为鱼儿只有在水里才能呼吸,肯定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但要是有人答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岸上有猫的话,那么受表扬的概率恐怕要远远低于被训斥的可能,而赞扬这个学生想像力丰富。希望他(她)能再度联想的教师恐怕为数不会太多。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只会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而很少会有新鲜的思想火花。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长大的孩子,你怎么能奢望他日后去争夺什么诺贝尔奖!
方明远还知道,徐庄小学的情况其实应当比现在更好,随着平川区的经济发展,李东星和吕梁在教育方面的拨款还是很到位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个个环节的截留,政府的拨款能够最终到学校这里的份额,不足百分之六十!
但是你即便是明白了这其中的黑幕,又能如何?
就是李东星和吕梁,也没有办法。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与整个体制相抗衡,尤其是这些人,与市里省里还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动一发而牵全身!区委书记、区长在这样庞大的力量面前,也只能黯然!
方明远比苏爱军更明白这其中的内幕,也自然是更感到无能为力。
不过,苏爱军这一趟平川之行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回到奉元之后,他会大力地推动奉元诸多大学与秦西压延设备厂的合作事项。这些事情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协商,双方间早已达成合作的协议,但是只有在冶炼研究所正式挂牌之后,相关的工作才可以正式地推动起来。这样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绩。
同时方明远还答应,以家乐福集团的名义,向省教育厅捐赠五百万元的助学金,用来帮助那些考上省内大学的贫困大学生。
八月底的沪市,已经有了几分秋意,随着暑假面临结束,沪市的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忙碌了起来,开始了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迎接新生入学工作。大学生新生入学,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方明远一行人从沪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