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条件 (第2/3页)
集团公司和龙江国际贸易集团公司将会将这近二百万吨大豆全盘吃下。”于占龙道。
“那他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景红军问道。
“方少要求我们提供足够的大豆储存设施,协助佳华食用油集团公司和龙江国际贸易集团公司保管好这些大豆;他还要求我们和东北铁路局协调,保证这些大豆能够得到及时的运输;最重要的一条是,方少要求我们答应,龙江省在未来的十年里,不但不能削减大豆的种植面积,还要逐步地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以保证有足够的大豆供应。”于占龙兴奋地道。
“不能削减大豆的种植面积,保证有足够的大豆供应?”景红军皱了皱眉道,“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是在不断地波动着,每年的销售数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是再出现大豆丰收却卖不出去的情况,怎么办?”
“佳华食用油集团公司和龙江国际贸易集团公司会将多余的大豆产量,以合适的价格全盘收购。”于占龙毫不迟疑地道。
云政宁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虽然对于大豆产业的事情并不怎么了解,但是经过了去年大豆价格的过山车式涨跌后,做为大豆重要产地。也是农业大省的省长,云政宁也是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大豆产业做了一番了解。在他看来,国产大豆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市场需求上是居于明显的劣势。如果说不是政府拒绝在国内种植转基因大豆,恐怕国内的很多大豆产地也会转为种植转基因大豆。方明远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要求龙江省继续扩大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
“这恐怕是有一些难度吧,种植大豆与种植其他作物,每亩的收益上有着不小的差距,据我所知。如今同样种一亩地,种大豆收益只有种水稻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不能够有一个合适的收购价格的话,我们如何来保证大豆种植户们的利益,如何来劝说农民们继续种植大豆,甚至于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景红军反问道。
景红军倒也不是成心为难,在龙江省,很多农民在改革开放后承包的土地种的都是大豆,因为在那个时候虽然说大豆的亩产量远低于水稻,但是种植大豆仍然比种水稻的利润高,而且不需投入平整土地、打井等一系列成本,所以大豆的种植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华夏国内的水稻价格逐年上涨,但大豆价格却基本上一直原地踏步,除了二零零三和零四年,涨幅有限。而且,在国内,像水稻、玉米交到国家粮库就可以有国家的指导价保底,而大豆则只能交到榨油厂或是大豆经销商手里,价格随行就市,经营风险颇高。这样一来,农户们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下降。在二零零四年之前,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是连年的下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