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台 (第2/3页)
机前的观众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
在体育场馆录制节目,想法很好,但不太现实。
一方面成本过高,相当于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要不要向台下的观众卖票?
另一方面效果不好,选手在大冷天里唱歌,肯定影响挥,现场人声嘈杂,不利于管控,没有在室内演播大厅便利。
一九八五年,华国电视台的春晚导演组突奇想,把春晚放到户外怎么样?
于是,当年的春晚把舞台搬到了京城工人体育馆,结果可想而知,效果很差,最终导演组在《华国新闻》上道歉。
不是说不能在户外录制大型节目,而是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两天,来自美国音乐界的专业人士看了《华国之声》的节目制作模式,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很具有启性。
只不过,两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适合美国的不一定适合华国。
慕姗姗带着这群人来到演播大厅,看着节目的彩排,这些人更注重幕后的筹备工作,这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观众看到的节目正是在一遍遍的彩排中成型的。
对于节目组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谁拿到总冠军,而是把这场秀做好,让观众既为成功者欢呼,也为失败者落泪。
慕姗姗来到何炯身边,把他介绍给美国来的专业人士,在音乐选秀节目中,主持人挥的空间不大。
观众想看的是选手和导师,想听的是音乐。
不过优秀的主持人总能找到自身的位置,何炯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仅引导着节目的节奏,也引导着选手和观众的情绪。
他会安慰被淘汰的选手,鼓励成功晋级的选手,同观众互动。
何炯毕业于京城外国语学院,虽说学的是阿拉伯语专业,但英语也不错,和老外交流完全没问题。
他介绍了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和对节目的看法,获得了认同。
“慕姐,看样子咱们是要走向国际啊?”和老外聊过后,何炯开玩笑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