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年

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年 (第2/3页)

品,更像是一部二流导演不经意的敷衍之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取巧的电影,是第六代导演对于市场的妥协。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影评人的看法,大部分影评人持正面评价。

《渴望》续集在国产电影里算得上诚意之作,演员的表演精湛,布景讲究,细节真实可信,没有粗制滥造,非常难得。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电影的评价自然也不同。

影片在时光网上的评分不高,只有六点八,一个是过年期间,上网的人不多,而且上网的大多是年轻人,对怀旧的片子兴趣不大,不觉得好看。

林子轩对此不太在意。

或许过上几个月评分就会上来,只有经得起时光沉淀的电影才能成为经典。

《渴望》续集的观众群体主要是中年人,网上不是好梦公司宣传的重点,九九年华国国内的网民数量不足一千万,不用投入过大。

目前宣传的阵地还是报纸和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只有等到网民数量过亿后才值得重视。

华国电视台在新闻上报道了观众排队买票的场景,采访了几位观众和专家,专家提出要制作优秀的国产电影,打造品牌效应。

《渴望》就是一个优质的品牌。

有了这个先例,是不是可以拍摄更多类似的电影,比如把《编辑部的故事》和《京城人在纽约》拿来拍成电影。

这个不太容易,可能会取得成功,也可能会赔本。

首先这两部剧的主演葛尤和姜闻很难请,如果请不来他们俩,基本上没戏。

再说,就是题材的问题,像《编辑部的故事》这种情景喜剧和冯晓刚的贺岁片重合了,拍出来的效果会打折扣。

怀旧要有观众基础,《渴望》是一代人的回忆,《京城人在纽约》显然还达不到那种程度。

所以,看到《渴望》续集票房大卖,打算跟风的电影公司要谨慎,先调查清楚市场再说。

倒是林晓玲提起的重拍《过把瘾》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是个爱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