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争议 (第2/3页)
的机会,挖掘影片背后的人性,影评人为什么不喜欢商业片,还不是因为商业片没什么东西可写。
《回家》中牵扯到家庭伦理、道德挣扎和罪犯救赎。
还有包容和理解,人性和罪恶,这让影评人有了用武之地,纷纷撰文分析这部电影。
林晓玲突然发现自己拍的电影竟然有这么深刻和复杂的内涵,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们写的和咱们拍的是同一部片子么?”林晓玲惊讶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不同的解读很正常,欧洲这边和咱们的文化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徐晶蕾解释道,“芭芭拉不是说了,也就是在欧洲才会这样,到美国就不会有这种反响了。”
“我是觉得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有点不好意思。”林晓玲嘿嘿笑道。
“你就得意去吧,影评人给出的分数都很高,芭芭拉正在争取影评人大奖呢,要是拿到的话咱们也不算空手而归了。”徐晶蕾满意道。
“合着你对我这么没信心啊,我还想拿其他的奖项呢。”林晓玲不满足道。
看了这些好评,林晓玲有了底气。
在颁奖典礼之前,芭芭拉给《回家》运作了两个奖项,分别是意大利影评人大奖和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特别奖。
这属于电影节的周边奖项,每年都会有一批各种名目的小奖,或者说是安慰奖。
华国国内的读者可能搞不清楚这些乱七八糟的奖项,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是像金狮奖那样的几个大奖,其他的奖项基本上都可以无视。
当然,对于得奖人来说这是一种鼓励和荣誉。
姜闻的追求和林晓玲不同,他对小奖没兴趣,要拿就拿大奖。
《许三观卖血记》是争夺金狮奖的热门电影,葛尤是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竞争者,他本人也想拿到最佳导演的奖项。
马克穆勒虽然支持姜闻,却不太乐观。
意大利电影有十年没拿过金狮奖了,再说,本届评委会主席是意大利人,评委会主席和普通评委不同,主席有权利做出最终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