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章 夫人的话题

第1815章 夫人的话题 (第2/3页)

梦想中自己到了五十岁时候的形象。通常来说,女人到了四十岁以后,会比男人显得年龄大,不过这一点在周筠的身上完全看不出来,她看起来也就是一个风韵犹存,大概三、四十岁的贵妇,反倒是杨成林久居高位,不怒自威,看起来就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高官领导!

“筠姨放心,到时候我们一定去,只要市长没有在那个时间找我谈话……”包飞扬笑着说道。

周筠横了杨成林一眼:“他敢?”

大家谈笑了几句,又谈到文艺演出市场现在的情况。国家推行改革开放二十年,国内改革在不断向深处推进,也不断向不同的领域推进,文艺院团也不例外。

在改革开放以前,整个华国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单位,国家是总公司,然后下面的政府就是分公司,政府下面又有各种分公司。像地方上的歌舞团、剧团都是文化局下面的单位,各种演出也是计划性的,演出考虑的也是政治要求,而不是市场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体制的转变,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变化和变革,文艺领域当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大家都忙着赚钱,工作压力也比以前更大。加上各种文化形式的兴起,尤其是电视、电影事业的发展,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范围增大,使得舞台艺术陷入市场疲软的困境当中,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少。

另外一方面,随着计划体制的取消,政府也开始了文艺院团的改革,大致上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路径差不多,只是步伐稍缓。文艺院团改革的核心也是放权,从集体经营自负盈亏,到承包制改革,根据不同文艺形式和院团特点,在管理模式上逐步采用了有偿合同制、音乐总监制、导演中心制、名角经理制、全员聘任制等等。

只是改革以后,文艺院团的发展虽然比改革开放初期要更有活力,艰难地度过了过渡时期的困难,不过演出市场远远谈不上繁荣,甚至可以说很冷清。除了一些名角和特殊类型的演出能够拥有可观的上座率,很多新人根本得不到演出的机会,而且演出的场次也非常有限,院团依然无法自负盈亏,还是要政府支持和输血。

“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舞台表演艺术,所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管理模式,还有我们对这种艺术的观念……”

包飞扬说道:“过去我们的观念是艺术要服务于群众,要让广大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最好的艺术表演,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欣赏得了歌剧和芭蕾舞?”

“实际上,与过去相比,不管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文化演出上,现在都比以前更加活跃,表演场次更多、观众人数更多,之所以筠姨会觉得现在的市场不行,院团经营困难,关键还是环境不同了,以前不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