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 (第2/3页)

母铳,实际威力却相当于1700杆火铳。并且无须组织队列轮替射击,在短时间内便能凭借狂风般的弹幕将攻击方一扫而光。

周士相简直是欣喜若狂,问程汉斌是怎么想出研发这种火铳的。程汉斌却说这种火铳并非他设计,而是由一个叫李大彪的人搞出来的。

听了程汉斌对李大彪的介绍,周士相不禁感慨,大明真是遍地人材,也从不缺人材。

李大彪今年已经五十多岁,辽东锦州人。其父当年是祖大寿麾下的骑兵,后来祖大寿降清,其父便成了满清汉八旗的兵。李大彪成年之后,子承父业,也在汉八旗当兵吃粮,曾随豪格攻打过四川,后又随孔有德打广西,被李定国部击败后,李大彪成了散兵游勇,后来跑到江西当了土匪。结果太平军攻打赣州时,他所在的匪寨被太平军连根拔起,李大彪和其他人一样被太平军俘虏,成了辅兵夫役。

因在广西时被李定国部明军用铳子打伤了手,加上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所以李大彪便成了太平军伙兵的下手,专门负责烧火埋灶。因为年纪大,又走南闯北,见识多,所以虽是个打杂的伙夫,不过李大彪在军中混得倒也滋润,不时还有军官过来请教他有关清军的事情。

后来李大彪所在这一营太平军奉命保护从广东向镇江迁移的军械局,因为早年曾经和被清军俘获的明军火器工匠们有过接触,所以李大彪对火器的制作并不陌生。在和军械局的人接触后,并且提了几个意见后,被正在物色火器人材的程汉斌相中,调到军械局中当差。

这两年,军械局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制火药和硝石,制造燧发铳,李大彪则帮着培训一些新人修补军中送来的破损火铳。时间长了,见太平军对于火器十分重视,并且对研发新式火铳的人材赏赐颇重,不少原先的匠人都被提拔当官,军械局大使程汉斌更是当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这让李大彪十分心热,觉得自己也可以搞出一些东西来发官。

李大彪的“发明”灵光来自于明军普遍使用的三眼铳,经过一年的失败,李大彪终是搞出来这杆可以连发17响的子母铳。程汉斌见到样品后,知道这绝对是好东西。

周士相叫程汉斌将李大彪找来,当着一众文武的面夸赞了李大彪,并且授予他千户官衔,命其专门研制改良子母铳。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改火绳为燧石,增加弹丸容量,缩短铳身,提高射击距离和精度等等。

周士相亲口许诺,只要李大彪能够将子母铳改进到位,并可以量产,那么,他的官阶将会再次提高,甚至封伯拜侯也不是不可能。这让李大彪激动的难以言表。

李大彪退下后,程汉斌禀报了对军械局内部整肃的情况,现已查明有三人涉嫌泄密,人已经被军情司带走了。

程汉斌向周士相请罪,自承用人不明,以致军情泄露。周士相摇了摇头,对他说泄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是怎么泄的密。以后,随着军械局越来越多武器的面世,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