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书房里的写书人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书房里的写书人 (第2/3页)

体事务?」

宋和说道:「国师不必挪步,就在这里议事好了,国师若是觉得那边更有效,我可以跟着去那边。」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就去那座国师官邸处置这件事务。」

宋和起身笑道:「寡人刚好可以领着国师去那边看看。」

陈平安站起身,突然问道:「国师衙署那边也有类似的设置吧?」

宋和忍俊不禁,「有的,比御书房还要阔绰些。」

陈平安小声道:「我这师兄,倒是不怕僭越。」

本来皇帝开口,都还不太敢笑出声的一众公卿,听到国师自己揭老底,顿时也是大笑不已。

陈平安望向那位沉默寡言的精悍老人,鸿胪寺卿晏永丰,说道:「稍后派人把韩锷和刘文进带去国师衙署的门外边等着。再让晏皎然也过去一趟,我找他有事相商。」

晏永丰点点头。

陈平安说道:「让曹耕心和赵繇也来一趟。」

刑部赵繇,吏部曹耕心,两位年轻有为的侍郎,自然都是有资格列席小朝会议事的,只不过今天有事需要碰个头。御书房的小朝会,按例六部尚书在内的大九卿,还有小九卿,再加上六部侍郎,宗人府负责人,负责京畿治安的将军等,都可以参加,但不是一定需要次次列席,某些小朝会,一部尚书都可以「告假」缺席。

兵部吴王城当然也是官场红得发紫的朝廷新贵,再加上老尚书沈沉年纪太大了,被曹枰戏称一句是个「进气没出气多」的老家伙,所以左右两位兵部侍郎,负责与蛮荒那边对接具体军务的左侍郎徐梧,就直接在衙署里边打了个铺盖,而负责国内军务的吴王城便需要次次不落下,每天列席小朝会。

比如今天,徐梧就需要在衙署跟紫照晏氏的晏皎然,商议军机。

也不要觉得吴王城是沙场出身,就是什么大老粗,都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活人。

大骊王朝这拨屈指可数的上柱国姓氏当中,翊州云在郡关氏,吏部老尚书关莹澈的嫡长玄孙关翳然,如今官位还低,只是

户部清吏司郎中,距离参与小朝会,还有好几个台阶要跨上去。几个家族长辈,都是小九卿里边某个清水衙门的板凳官。

皇后余勉所在的上柱国家族,被朝野调侃为「马粪余氏」,没有京官,在大骊边军中却极有声望。

上柱国袁崇,字云水,相貌清癯,很有书卷气。洪州刺史袁正定的父亲。

上柱国曹桥,身量雄伟,是巡狩使曹枰的兄长,曹桥还是吏部侍郎曹耕心的父亲。

在大骊官场,一直有「袁曹不同路」的说法。

苏高山,曹枰在内,目前大骊王朝总计有六位武将获得巡狩使身份,在世的,只有四位。

上柱国身份可以世袭,巡狩使却不能。

传言大骊王朝目前存在着八幅升官图,其实就是或明或暗的八条升官路线了。

同样是上柱国姓氏的紫照晏氏,当代家主虽然是晏永丰,可真正管事的,还是幕后的晏皎然,整个大骊王朝,都由他负责调配、监察和决定大骊王朝所有的随军修士的升迁、贬谪。

只是可惜了那位寒素出身的大将军苏高山,大骊王朝首位获得巡狩使身份,战死沙场。

都说侍郎吴王城,身为洛王宋睦的心腹爱将,之所以能够一路破格拔擢至京城兵部,就在于他与苏巡狩,是一样的底层出身。大骊朝廷中枢,必须要有几位这样出身的砥柱人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一国朝廷亦是同理。

陈平安将沈老尚书搀扶起身,一路走出御书房,离着千步廊不算远,也不近就是了。

皇帝宋和临时事情,带着那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去往别地。

作为落魄山最大的官迷,貂帽少女啧啧不已,这些就是宝瓶洲官帽子最大的一拨人了。

陈平安笑道:「版刻出书一事,聊得如何了?」

谢狗恼火道:「从老先生那边获悉,才晓得只要兜里有点钱就能自己刻书售卖,真没劲。」

陈平安一笑置之。

沈沉问道:「国师需不需要一身日常的官服?」

陈平安摇头道:「不用了,太别扭。还是跟崔国师一样。」

沈沉又问道:「不需要公服,大祀、庆典穿的朝服呢?」

陈平安笑着点头,「朝服肯定需要两套,怎么,这个钱也得我自掏腰包啊?」

沈沉笑道:「户部还不至于这么抠门。」

陈平安问道:「一直没问,国师的俸禄是多少?」

沈沉笑眯眯道:「若国师还是"照旧",就是一颗雪花钱。」

陈平安说道:「还不少。」

沈沉说道:「不是月俸,是年俸。」

陈平安笑道:「不算多。」

沈沉轻轻拍了拍年轻国师的手背,笑呵呵道:「我慢些走,还是能走的。」

拐杖的咄咄声,敲击在路面上边。

老人手中的那根藤杖细瘦,就显得格外劲峭。

陈平安松开手,给了后边吴王城一个眼色。

吴王城连忙代替国师搀扶老尚书,沈沉没有拒绝,嘴上却是不太领情,「吴侍郎就这么着急当尚书,与国师暗示我腐朽不堪,半截身子入土了?」

吴王城心细不假,可到底是嘴笨,不知如何作答。

沈沉笑道:「带兵打仗的,刀马不笨就行。国师,是不是这个理儿?」

陈平安说道:「方才在御书房,吴侍郎也就是慢了一步,争不过我。」

吴王城真是里外不是人。

沈沉缓缓说道:「一般来说,造反,就两种情况,衙门外边的老百姓觉得实

在是活不下去了,路上人吃人,再不是什么比喻说法。或是乱臣贼子想要谋朝篡位,过一过皇帝瘾。邱国那边,我是想不太明白的。」

「今天御书房议事,一开始,对于国师的用兵邱国,在座诸位当中的心中,不是没有异议。只是国师气势重,他们不敢提上一嘴。山中供奉又刚刚跻身了什么十四境,谁敢说什么。再往下边议事,估计他们就大致有数了。一个个,打小就在长辈那边耳濡目染,等到自己当了大官,都是见风使舵惯了的老油子,既然油,那么不管如何风吹大浪,油渍总是不会沉到水里去的。」

陈平安笑道:「我心里有数。」

沈沉说道:「真有数?我家乡那边,近些年某些不肖子孙、亲眷豪横的鱼肉乡里,也有数?」

国师崔瀺卸任之后,陈平安接任国师之前,占据半壁江山的大骊王朝实在是太大了,宝瓶洲也不打仗了,

陈平安说道:「沈老尚书自己心里有数,我就更有数了,本来确实是要朝那拨沈家蠹虫动刀子的。不过老尚书也不必故意如此,帮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自己书信一封寄回去就可以了。一则老尚书年纪大了,我还要与陛下提前商议沈沉的谥号一事,礼部那边是没资格建言的。再者我真要杀鸡儆猴,肯定也要挑几只大些的,小打小闹,没有意思。」

沈沉皱眉道:「刑部赵繇那边要有大动作了?」

陈平安点头说道:「我之前就跟赵繇说过,要查就一查到底,时间,没有什么既往不咎,人物,上不封顶,查到谁就是谁,只要沾亲带故,就是管教不严。」

沈沉欲言又止。

陈平安笑道:「我会掌握好分寸的。打小就会察言观色,百家饭不好吃。」

沈沉跟着笑道:「是百家饭的滋味难吃,还是不容易吃上百家饭?」

陈平安说道:「嘴上是好吃的,能吃顿饱饭就是最大的滋味了,不过心里难受就是了。」

沈沉说道:「国师也要适当照顾一下陛下的心情。」

陈平安说道:「肯定的。」

沈沉问道:「你觉得陛下是真有事情,还是假有事情?」

陈平安说道:「不重要。」

沈沉抬头看向还不算太高的太阳,宛如镶嵌在蔚蓝色琉璃里边的一颗金色珠子。

陈平安笑道:「还好,没有谁来上那么一句,何必兴师动众,浪费国力,不如国师亲自走一趟邯州。或是一句让供奉陌生出剑不就可以了。」

沈沉说道:「小朝会肯定不会,早朝就未必了。不是说他们不怕你,但是官场嘛,总要推出几个类似"斥候"的人物,试探气量的深浅,做事的底线。」

沉默片刻,沈沉问道:「邯州那边,是要以剑舟扫荡战场,再以两支轻骑直奔邱国京城?」

陈平安却答非所问,说道:「老尚书觉得小朝会,为何不会有这种人?」

沈沉笑了笑。

年轻国师与老尚书拉家常似的,却教一旁吴王城听得遍体生寒。

他倒是想要快步离去,或是捂住耳朵。这不是还搀扶着老尚书吗?

沈沉说道:「当初年轻气盛,冲动之下就辞了官,除了骂他崔瀺是外乡佬,其实还骂他一个大骊国师,偏要用神仙钱折算薪俸,跟我装什么装。其实骂了很多,只是当时口音重,有些家乡方言,京官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