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鼎被芯片吞噬了?? (第2/3页)
沉转变。
频率很可能高达几十万、几百万赫兹!
又过去了两分钟,就在白昊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仿佛突破了某种临界值,突然,伴随着一声轻微的碎裂声,整口大鼎竟然在一瞬间分崩离析,变成了一颗颗细小的颗粒。
这种颗粒是如此细小,差不多和金属分子一般大小,以致于单独的一颗用肉眼难以分辨。
“这就碎了?”
眼睁睁的看着一口青铜大鼎就这样变成了一堆“金属液体”(当固体颗粒太小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大片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液体一样,比如说水)。
这枚芯片单靠振动就将青铜大鼎打成了碎片?
这个时候,白昊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共振”一词。
所谓共振,就是任何物体自身都存在自振,当一个物体接受到另一个物体的震荡频率时,又恰好与自身振荡频率相同,这个物体便会发生共振。
共振危害极大,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半个世纪以前,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只全副武装的沙皇军队,步伐整齐的通过爱记华特大桥,“嗒、嗒”的马蹄声节奏分明而有力,突然间桥身剧烈震动起来,然后伴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声,大桥竟然崩裂坍塌了,人与马纷纷坠入河中,死伤惨重。
时候研究人员发现,大桥的坍塌并不是人马太重,亦或是桥的质量问题,而是军队在前进时,整齐的步伐产生的频率恰好与桥本身的固有频率接近,导致大桥内部发生了共振,最终造成了大桥坍塌,酿成了惨剧。
再看看刚才的大鼎崩坏的情形,与大桥坍塌何其相似!
芯片产生的频率接近大鼎的固有频率,并持续震动,最终造成大鼎分崩离析,只是和大桥不同,大鼎毕竟是青铜所铸,它的固有频率大得惊人,以至于刚才震动的非常快。
我们都知道,超高的温度可以打破分子、原子之间的联系,从而释放出原子内部的能量,也就是原子弹的原理。
同样的道理,超高的振动亦可以打破大鼎分子间的联系,从而让大鼎碎裂形成金属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