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分裂危机 (第1/3页)
“中德302计划”项目的庞大船队里,谢念诚成了最闲的人。
赵珂、杨雨薇、周欣桐、cc这些自然是不消说,整天都忙着规划船队到大汉后在哪儿靠岸、怎么从港口通过内河舰艇送回四川、怎么合理地分配人员、怎么规划学校、怎么建设医院……
谢信勇忙着和他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个情人周旋,哪儿有时间搭理自己这个总司令侄儿?
谢念诚一时间竟然无事可做。
最贴心的晴子在船上,要是去找晴子,晴子肯定是陪谢念诚干什么都可以的,但晴子现在每天发报收报都要十几个小时,谢念诚实在不好意思去骚扰她,就连晴子说亲手给他做饭,他都拒绝了。
被强行要求回国负责军校的文诚、赵剑、许中君几个开始还和谢念诚聊天,可讲完德国学到的东西后,他们也委婉地提出,时间宝贵,他们必须要翻译德*校的教材,准备一回国就在军校里使用。
这让谢念诚油然生出一种“人人都很忙,我好像多余了”的感觉。
谢念诚无奈,干脆隔一天就换条船,看看这船上是什么设备、听听这船上的人给他讲讲今后的规划,来让自己不至于太无聊。
领导做什么都是对的,谢念诚这种举动,在崇拜他的人眼里,那又是领袖的伟大光荣正确了。
多年以后,中华联邦电视台采访当年这些参与过“302项目”的老人,对最开始一个多月的旅程,大家的记忆都模糊了。
不过,基本上所有人在记者面前。都提到了谢念诚:“当时还不到十九岁的谢总司令非常关心我们,每天他都在不同的船上检查工作、鼓励我们。正是有了这样的领袖,后来的成绩才会那么的大!”
“我当年在德国学的是电力,我们几个和德国专家天天都在船上研究到了中华怎么修水电站。当时考虑到很多问题,有一天谢总司令转到我们船上。耐心的听了我们问题,当场就给我们写了几个条子,我们啊,凭着这张条子,到四川后,很快就组建起了一支五万人的工人队伍。不到一年时间,就把第一座水电站给修了起来!”
“我们那条船是客船,有几百个德国专家。这些都是德国政府委派的,一路上他们对到中华如何生活都表示了担心……那天谢总司令到船上听到专家们的问题之后,当场就给国内发了报。把专家们对生活上的要求传达了回去,让那帮德国专家感动的呀,个个当场就欢呼起来。”
“我们船上有不少德国的女医生和女护士,谢总司令一上船就被她们给围住了,拉着谢总司令和她们单独合影不说,还有人去吻谢总司令,嘿嘿,看得我们。真是眼馋啊。”
七月六日,浩浩荡荡的船队抵达上海。
如此庞大的船队,却没有引发各方势力的觊觎。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谢家就在长江和黄浦江两岸修建了大量货运码头和仓库,并用几重隔离栏与外面阻隔,同时在靠近码头的围墙内栽上大树,让人搞不清楚码头的状况,另一方面。船队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轮流进港卸货。导致动静始终不大。
最后则是这几个月来,从全世界购粮和从上海港运粮进川的船队始终络绎不绝。大家都习惯有船队飘荡在江面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