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回国 (第1/3页)
九十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作为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国际局势的变幻却如同将前九十年都浓缩在一起,让人有种目不暇接的茫然无措,又有种迎接大时代到来的壮怀激烈。
时间进入到1992年,中国的变化更是充满了辉煌和诡异。胡文海在几乎所有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大半年,不说某些秘密战线的心惊胆战,市场上也充满了关于他的传说。
从新科一枝独秀的八十年代走向九十年代,中国的私营经济终于迎来了一场爆发式的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大邱庄,年营业额破十亿的太阳神,年利润额破四十亿的万向,和他们相比新科似乎都有些声名不显了。
不过如今在社会上最引人关注的,却是一个刚刚在钓鱼台国宾馆完成技术鉴定的“国家级科技成果”。
“我们长城公司发明的新型节能电机,不论是价值还是市场,都远超于新科集团的锂电池技术。锂电池技术为中国创造了上千亿美元的外汇,那么我们就有信心为中国创造上万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只要国家支持我们,中国必将再崛起一家超过新科集团的大型科技企业……”
这个在科技日报头版头条里侃侃而谈的人名叫沈太福,说起来和胡文海还是东北老乡。他发明的这种调速电机确实有可观的节能前景,说是个好项目其实倒也没错。
然而再好的经也怕歪嘴的和尚来念,为了推广和生产这种调速电机,沈太福采用了一种变相的企业债券方式来筹集资金。在极短的时间里,他就凭借24%年利筹集了2000万的资本。以此为基础,长城的集资风暴正迅猛的席卷全国。
“胡总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我不是说调速电机,不过这种筹集资本的方式……”
资本,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命脉。银行的利息水涨船高就不说了,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才能享受的待遇。小微私企想从银行借钱,没有门路几乎就是不可能。
如果能利用长城公司这种所谓“科技转让”的手段,绕开银行的手直接吸收社会资本,这个前景就太美妙了。
“祝主任,您就不用试探我了。”
胡文海的面色明显粗糙了不少,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别的没有,风沙却是能让人留下一辈子无法磨灭的痕迹。
他敲下最后一个回车,然后从电脑前面抬起头来:“长城公司这么搞,或许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我们都知道,经营企业是有风险的事情。银行借出去的钱,有贷款专员24小时睁着一只眼睛盯着都会产生大量的坏账。那么像这种企业拿到的钱,要怎么监管、要怎么保证最后企业稳赔不赚的把这些钱和利息都还回去?”
“还不回去……难道最后要国家买单吗?”
租自行车的押金说不退就不退了,也不见有国家兜底,缺少监管的社会融资从来就是个定时炸弹。真要是长城公司破产、沈太福跑路成功,不知道多少人积攒一辈子的财富都付诸流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