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替天行道 (第2/3页)
,是有限的。
不过另一方面,德国人手里的美元实际上也相对有限。
1991年,世界上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是日本,持有的美元、黄金、特别提款权和IMF头寸高达七百亿美元以上。这是日本从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为应对日元升值采取的特别措施。
而众所周知,德国虽然也签署了广场协议,但他们的应对策略与日本并不相同。德国人在面对马克升值的压力下,并没有选择金融对抗手段,而是利用马克购买力增加的优势,促进了本国的工业体系升级。
虽然从后来者角度看,德国的应对方式才是最正确的。然而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意味着德国必须大量的使用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美元。因此在九十年代初,相比日本的外汇储备,德国的外汇储备在国际上只排名第七——扣除联动汇率要求德国持有的欧洲各国外币储备,德国人手里的美元实际上只有不到四百五十亿。
而在之前的马克汇率危机中,德国央行手中掌握的美元储备,已经消耗了至少50%。
当然换句话说,德国央行在之前的操作中,至少让国际市场上减少了五百亿马克以上的存量。少了这么大一块弹药,法国人借都借不到马克,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正是知道这一情况,科尔对法国人此时进场才毫不担心。就像未来汇率市场上没人能攻击人民币汇率一样,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存量就那么多——反正肯定没有24万亿人民币在市场上交易,但中国央行手里却是有四万亿美元储备的,这你怎么玩?
此时市场上德国马克的情况也相对类似,除非哪个国际金融机构再有五百亿马克外汇储备,否则你法国人拿什么往外卖呢?
法国人就像是清道夫一样,几乎将市场上的马克搜刮一空。然而即使如此,在德国央行有备而来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消耗掉了马克的上升势能,让马克汇率开始进入整理区间。
“虚惊一场,看起来法国人这次要为他们的官僚主义效率而支付学费了!”
科尔得意的哈哈大笑,这一番多空较量持续了整整一个交易日。数百亿的外汇在市场上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德国人虽然胸有成竹,也不由得感到有些心力交瘁。
法国人的行动迟缓,被科尔认为是没有抓住机会、但又心存侥幸的一种冒险行为。
在法国人明显后继不力的局势下,德国央行终于奠定了自己在外汇市场上的地位。先灭英美,再降俄罗斯,苦战踏平法国,几乎完成了德国在二战中的所有梦想!
然而……
既然是梦想,那就总有醒过来的时候。
“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有些危险了,幸好法国人也没有了足够的筹码。”
央行行长施密特几乎是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顾不得是在总理办公室,毫无形象的深深呼出了一口气。
“干得好,施密特!”科尔对此并不介意,拍了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