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意料之外 (第1/3页)
“那么,就开始计票吧。”
黄教授手里是一摞的鉴定报告,他先是看了看胡文海和倪光南、张行难,然后目光在所有人脸上扫过。
在确定了没有人反对之后,这才清了清嗓子,翻起一页页报告缓缓的念了起来。
“何骁勇,通过。”
“郝大山,通过。”
“宋松,通过。”
……
前面五票是从胡文海左手边传过来的,自然连着五张全是通过。
然而接下来就到了中立派的专家这部分,两张是倪光南经过争取拿到的中立票,然而剩下的三票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黄教授稍微停顿了一下,新科01已经拿到了七票,只要再有三票就可以通过鉴定了。到了这个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稀噜噜——
在别人屏息静气等待揭开答案的时候,黄教授却不慌不忙的把自己面前茶杯拿了起来。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他竟然在唱票到一半的时候喝起了茶水。
然而不仅是喝茶,而且他还在喝茶的时候发出了好大的声音。像是才发现原来茶水非常美味似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一杯茶喝了个干净。
“啊,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口渴啊!”黄教授呵呵笑着,将茶杯放了回去。当的一声,差点将神经绷紧的众人吓了一跳。
他稍微清了清嗓子,没事一样接着继续念了起来。不知为何,胡文海在他的嘴角,似乎看到了一丝捉狭的笑意。
“白若溪,通过。”
“哎呀,八票通过了,看来新科01还是很有希望的嘛。”黄教授手在嘴边沾了点口水,状若无人的捻开一页报告,自言自语道:“再有两票,看来不是什么难事。”
“咦?”他看到下面一页报告,皱起眉头来:“看来不太顺利啊,不过好事儿多磨嘛。我们来看看——”
“罗庆,不予通过。”
“赵无涯,不予通过。”
黄教授有些遗憾的咂了咂嘴,摇头看向胡文海道:“胡总别急,还有五票呢,不是没有希望啊!”
罗教授的话让辛晓松情不自禁“哈”的一声笑了出来,邮电部胜券在握,黄教授的话在他看来分明是在调侃、挑逗胡文海。
办成了这件事情,辛晓松可就算是魔都贝尔、不,可以说是邮电部的救命恩人了。小小的邮科院所长,显然不足以酬功。说不定,邮科院的院长之位也有不小可能,就是邮电部通信局的总工、或者局长也不是做梦吧?
要知道,他这次冒的政治风险可一点也不小。新科公司和胡文海在国内是个什么地位,现在工口部委里消息灵通点的人哪有不知道的?
如果他年纪不是这么小,顶个四五十岁的归国华侨之类的身份,在中国工业领域里扔进去一百多亿美元的资本和技术设备,这在过去妥妥的就是“红色资本家”。而在共和国内部,和他运作着类似规模资产的人是谁?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信系的缔造者——荣副主席。
1987年的中信系,还真未必有中铁建投的资产规模大、资本状况更好呢。
由此也就可知,和新科作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邮电部,此时也未必不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换成邮电部自己的魔都贝尔提出要对国产S1240进行成果鉴定,组织上会派出什么样的鉴定队伍?不可能在鉴定委员会里塞进来这么多其他部门的人,最多也就是给部队一个名额,给电子工业部一个名额,最多照顾中科院一个名额。剩下的十二个专家名额,肯定都是要从邮电部的系统内充任。
但新科01程控交换机的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邮电部却只占有了五个席位,这里面能说没有新科本身的影响力?
在这样严重的“劣势”情况下,辛晓松最终还是办成了这件事,将新科挡在了程控交换机市场之外,挡住了电子工业部、铁道部和其他工业部伸到通信领域里的手,这样的功绩,还不足以让他自豪吗?
辛晓松已经在幻想,自己这次胜利回归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热烈欢迎了。
他的眼角瞥向胡文海,想在这个“只手遮天”的年轻人脸上看到慌张的样子。然而让他略微失望的是,胡文海的脸上此时一片平静。
好吧,等尘埃落定的时候就不信你还能沉得住气。
辛晓松得意的想到。
黄教授慢条斯理的将手上的报告翻到下一页,念道:“嗯哼,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叶鸿慈,不予通过。”
“八比三,十一票了啊,有点危险了呢。”黄教授看了坐在右边下手的叶鸿慈,他是邮电部一线机房的高工,给个不予通过的结果可以说毫不奇怪。
“下一个,宋晓,不予通过。”南邮的宋教授坐在辛晓松旁边,得意的笑了一下。
“八比四,十二票。再来是辛晓松所长了,嗯我看看——不予通过!”
黄教授叹了口气,摇头道:“哎,八比五,这可是真的危险了。再有一票否决,就只能是不予通过的结果了。”
辛晓松昂头挺胸,显然是已经胜券在握。顾盼之间,仿佛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
“嗯,我看看,哦,下一个是钟利时博士。”
“钟利时,通过!”
“嗯?”
辛晓松瞪着眼睛,看向自己旁边的钟利时,像是从来不认识他一样。
钟利时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回国之后,邮电部本想让他进邮科院,不想他却强烈要求去一线机房工作。工作两年以来,在一线机房工作的同时竟然还随手刷了十几篇国内论文和两篇SCI论文,在国内通信一线技术人员的圈子里小有名气。
若非如此,他今年才三十多岁,也不可能进入规格这么高的鉴定委员会了。在技术上,钟利时是相当有两把刷子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邮电部的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