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东线变局二 (第1/3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由于受日俄战争的影响,各国军队一般都采取侧翼迂回的战术,包括两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军队大都是采取从侧翼迂回的战术。
不过世界大战爆发后,大家突然发现双方的防线都动则几百公里,甚至东线的防线现在都有上千公里了,让部队迂回极难实现的,所以又开始采用正面强行突破的战术。
不过随着飞机的出现,大部队行军也经很难瞒过敌人的眼睛,大家都可以通过军队的调动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正面强行突破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个难题也困扰着全世界的指挥官们,这次俄国人组织了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规模大的一次进攻,自然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三个方面军四百八十余万军队,同时发动进攻,这个条防线都有一千多公里了,侧翼迂回肯定是不可能的。至于寻找薄弱点正面突破?同盟国的侦察机还在天上飞着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俄国西南方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在2月18日召集下辖各集团军司令开会,最后决定每个集团军,自行选择突破地段。
最后在整个西南方面军在长达440公里的进攻正面上战线上,选择了30多个突破点。
布鲁西罗夫承认,这样会分散兵力,但也可以让敌人无法判断出主攻方向,自然也就无法有效使用机动兵力了,容易造成全线吃紧,有利于达成进攻的突然性。
看了布鲁西洛夫的部署,他只能感叹,这是为俄国人量身打造的战术,大家根本都学不来!
至少在欧洲这个战术只适合俄国人玩,只有他们可以发挥人海战术最佳效果。
按布鲁西洛夫的部署只要一个点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就被撕开了,拥有兵力优势的俄国人可以在迅速突进。
作为这次战役的最大功臣俄罗斯帝国西南方面方面军共有八个集团军,拥有80个步兵师和20个骑兵师,共有步兵106万人,骑兵10万人,火炮2038门;对面的奥军则拥有59个步兵师及10个骑兵师,共有步兵75万人,骑兵4万人,火炮1986门。
虽然俄军兵力占优,但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这个优势并不大,按照当时的主流观点,俄军根本无力突破奥匈军队的大纵深防线。
3月26日,俄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其他的两个方面军还是打的中规中矩,但是西南方面军却改变了以往的战术。
他们取消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仅在一轮炮火急袭后就发起冲锋。令奥军意想不到的是,西南方面军几乎在他们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