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 (第2/3页)
基础上还裁汰了五千余老弱,如今朝廷只要给两营不到八千人马发饷,节省了辽饷二十几万两。
黄沂州和黄汉二人再次得到嘉奖得到了御赐盔甲、宝剑的赏赐,这一次宁远点兵卓有成效,先进事迹上了朝廷邸报。
崇祯大力宣传第一次成功点验兵马的事例,目的是树立榜样让九边将领效仿,也想着整顿内地官军。
谁知事与愿违,此举不但没有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还惹了大麻烦。
黄汉吞没宁远人马是不争的事实,他一出手就限制不是自己嫡系将领人身自由的做派被调离的几十将领传播得尽人皆知。
大明官场流传着黄汉布置铳手若干对准宁远守将,如若谁敢不服就会横尸总兵府大门前。
黄汉如此跋扈遭到大多数文官武将诟病,一轮口诛笔伐滚滚而来,皇帝每天都会收到弹劾黄汉跋扈、专权、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等等恶行的奏疏。
之所以这一次满朝文武反应激烈,是因为黄汉按实发饷,把粮饷发到每一个士卒手中的做法触犯了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动了大多数人的蛋糕。
如果天下兵马都如此搞,文官武将还怎么过日子?
虽然宁远的点验已成事实,再要翻盘已经不可能,即便如此,文官武将也不依不饶,因为不把黄汉的做派狠狠批判难消文武心头的愤怒,不遏制这种歪风蔓延势必“官不聊生”。
皇帝还准备再接再厉在九边推广宁远成功点验兵马的事例,谁知许多总兵官、参将都在朝廷重臣的暗示下上了请辞的折子。
还有比较好笑的事情,上百有实职在身的游击以上级将领主动报名去金州学习,要求朝廷派武将、最好派东平侯来接管部队。
超过八成的文官武将撂挑子,好谋无断的崇祯傻眼了,武将不带兵,文官消极怠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可惜崇祯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朱棣,他没有执政智慧也没有魄力,要是拿出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