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凉粉汤 (第1/3页)
(全文阅读)
做凉粉汤的凉粉,一定得是绿豆凉粉!
青盈盈的凉粉,切成指头肚大小的凉粉丁,白生生的豆腐也切成指头肚大小的豆腐丁,青白相映,看上去赏心悦目。()
老板先是取了六个大海碗,一字排开放在案板上,往碗里依次放好葱花、香菜和花椒粉、盐、味精等调料,然后端起大海碗,从放油炸丸子的盆里舀了半勺小丸子,放进海碗里,然后一手端着海碗,一手拿着铁勺,从凉粉汤锅里舀了一勺凉粉丁、半勺豆腐丁,又从锅里舀汤往碗里冲。连冲三下后,这才舀好一碗汤,用铁勺从锅里舀了点辣子油放进碗里,一碗飘着葱花、香菜末、辣子油的色香味俱佳的凉粉汤就成了。
这种凉粉汤馆子,一般都不给客人端饭,都是客人自己端饭。
随陈观一起来的其他五个人,三个是领导,两个是父母,陈观只能客串一把服务员了,把一碗碗凉粉汤端到崔莹他们面前。
通镇是小地方,街上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崔莹、陶海山在通镇工作有一段时间了,许多人都认识他们,包括这凉粉汤馆子的老板都认识他们。
陈观到通镇派出所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名气大,全通镇大人孝都知道陈公安的赫赫威名。
陈学智、郑玉莲是标准的外来户,到通镇时间短,是生面孔。
凉粉汤生意好,客人多,基本上都是人手一块随汤赠送的牛舌头馍,边喝汤边吃馍。
喝凉粉汤的人中有认识崔书记、陶镇长的,都纷纷给他们打招呼。有些人还不停地用眼睛打量陈学智和郑玉莲两口子,想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能劳动陈公安的大驾给他们端凉粉汤。
崔莹、陶海山的心情都很好,乐呵呵地回应着熟人们的问候。
陈观端的最后一碗凉粉汤是他自己的。
坐在崔莹和陶海山的对面,陈观先喝了几口汤,把牛舌头馍掰成小块,放进凉粉汤碗里,弄成凉粉汤泡馍,接着就呼呼哧哧吃开了。
牛舌头馍是明水人的叫法,这种馍实际上是一种烙馍,或者叫锅贴,放在鏊子上烙熟,一面焦脆,一面柔软,吃着非常香。因为形状是扁长型的,有点象牛舌头,老百姓就叫它牛舌头馍。
明水凉粉汤之所以出名,最关键的是用牛骨头熬汤,味道鲜美醇厚至极!
老板见书记、镇长、派出所长一起来喝他的凉粉汤,殷勤的不得了,专门进来问还需要啥不?
凉粉汤是一种大众化的早餐,只有凉粉汤和牛舌头馍,就是陈观他们再想要别的,老板也拿不出。
老板的殷勤其实是一种态度!
陶海山就问老板这凉粉汤铺子开多长时间了。
老板说他也不知道到底开了多少年,只知道他爷爷卖凉粉汤,他爹那会儿命不好,人民公社不让卖凉粉汤,到了他又开始卖凉粉汤了。
陶海山一听,说祖孙三代卖凉粉汤,不容易。不过,干啥都不容易,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
老板咧着嘴直笑,说是凉粉汤便宜,利薄,只能混口饭吃,和山上开矿的、倒买倒卖矿石的没法比。有能耐的都上山开矿了,他这没能耐的,只能卖凉粉汤了。
丁家凉粉汤生意好,客人多,老板说几句话就走了,又去掌勺卖凉粉汤了。
许存仁感叹说,想不到偏僻的通镇市场竟然如此繁荣,明水城里有的东西,这里都有。而且,看样子通镇的货物流通量比名水城小不了多少。要是东通选厂建成投产了,估计送矿石的车能在选厂门口排成长队,光是那絮车司机们都能让通镇的饭店、旅社、歌舞厅、洗脚城多赚不少钱。看来,还是矿山带动效应大!
崔莹说许院长看的很准,这通镇原来确实是个偏僻小镇,只有一条街道,商店都是镇供销社、副食品公司的,个体户也不多。这几年矿山兴起后,流动人口大增,开矿的民工们也挣到了工钱,市场流通一下就起来了。如果矿山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