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国际友人11 (第2/3页)
是按照确定的日本代表团的人数、各级陪同领导的人数来敲定宴席标准。
招待和宴请在官场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官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作为执政一方的地方领导,来来往往的客人总是比较多,而这些领导们总是要尽一下地主之仪,要代表地方老百姓来欢迎、接待这些客人,通过欢迎、接待来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美其名曰:相互之间促进理解、加强帮助。
宴请和招待看起来就是吃吃喝喝,不过,政府部门的招待和宴请却是一门学问,请谁吃?去哪里吃?吃什么?这里面都大有文章。和民间老百姓请客一般由主人点菜不同,官场上的主位者往往不会亲自点菜,而是由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在领导来之前把菜点好,等主客到达之时凉菜必须上好,绝不能让桌子空着,“空桌子”可是官场招待的大忌。
我国各级政府都设有专职的接待部门,各地的行政编制方面有所不同,或属于党委、政府办公厅的一部分,或单列为直属事业单位,其职务往往由党委办公厅主任或副主任等人兼任,或者是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兼任。比如,县级政府的接待部门一般为科级单位,领导则属“高配半级”;而具体到户山镇,政府部门的接待则是由“党政办”的张主任负责。
前些年,西部某城市的接待办公室不是还打出过“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标语吗?所有这些,体现的都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接待的重视。接待工作往往直接和上级领导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代表的是一级政府的脸面和水平,换来的更多的可能是部分官员们看重的公款招待中的“别样效益”。兴师动众的迎来送往之间,交流的并不一定是政策信息与工作经验,而是领导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奢靡腐败的推杯换盏之时,连接起的并不是地方间、部门间的合作纽带,而是一些私人利益链。某些基层官员认为,招待和宴请能够有利于和各级领导“搞好关系”,有利于“开展工作”,因此被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