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渗透影评人 (第1/3页)
从丹尼尔复生在美国之后,一开始,他经常考虑着能回去一趟,见见朋友熟人,但是在好莱坞待得越久,关于东边的记忆就越来越模糊了。直到今天,他的记忆已经被美国的生活置换掉了。东边那些事情,偶尔想起来,感觉也非常陌生,总像是在观看一场电影。
所以回去的念头一直不怎么强烈,加上工作上确实也没有什么机会。
这两年,china的电影市场进步的幅度已经不小,好莱坞也开始关注那边,只是市场封闭性太强,而且文化差异比较大,所以,多重视也说不上。比如这一次,迪士尼决定请他走一趟,肯定就是刷版面的新闻,可以说,多年来,这个级别的好莱坞明星就没有到访过。
丹尼尔之所以要考虑一二,主要也是为了后面的市场开拓打基础,更何况,类似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一类片子,其实拉上中方一起做,是很有意义的,毕竟,他是显著的强势一方,只需要在他们国内分享票房,在国际上,尤其是北美,利益还是属于他的。
不过,也不是说就这么去,仅仅为《海盗》站台,那还不如等到下一部《海盗》,或者他自己的片子上了。
主要还是这一趟去了,能不能结交一些人,比如执掌那两家负责国外电影发行的国有大企业的负责人。
这些还是需要莎莉来协调,说起来,他现在和国内也没什么熟悉的人,薇薇安有过几面之缘,安李倒还说得上话,不过他们的影响力也有限,还是要找个好机会。
……
《加勒比海盗》的预期已经比项目刚刚成立的时候好了太多。
一开始,当迪士尼决意走上PG-13这条线时,大家都对项目抱有疑虑,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只会做家庭电影、儿童电影和动画片的公司,突然之间就能够在另一个领域取得让人信服的成就。虽然说,一部电影是由导演、制片人和主演来决定的,但制作公司的特色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去,因为他们才是老板,能够做主的这几位都需要考虑老板的态度,不然合作可能就只有这么一次了,甚至半路换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如《海盗》,戈尔.维宾斯基就是被换掉的,尽管双方公开的表态都非常友好,但是一些懂行的人,肯定明白究竟是为了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投资方对戈尔不满意。
有一段时间,传言约翰尼.德普将出演杰克船长——这就更让人担心了,一个没拍几部电影的导演和一个游走在蒂姆.伯顿式电影里的边缘A-list,一家从未涉足该领域的投资公司。不管是哪一家预测机构,哪一份报纸,也都不敢说看好这部电影。
不过,随着丹尼尔宣布斥资加入和出演后。
形势有了一些变化。
丹尼尔虽然在资历上没法和约翰尼.德普相比,可他是一路经过大制作考验的,而且拥有一座奥斯卡,人气爆棚。这样的演员多少会让人放心很多。
好莱坞,卖的从来也不是资历。
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