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

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 (第2/3页)

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关系又十分亲密,钱皇后虽然位尊,可上面还有一个孙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这才让王振在内廷迅速做大,以至于皇亲贵胄都纷纷巴结,称之为“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渊。

而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不会失去,首先就是要继续巩固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点他是驾轻就熟,毕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顺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担心会失宠。

这第二做起来就有些危险了,大明律上有规定,内宦不得结交外臣,一旦发现,轻则杖毙,重则凌迟处死。

但是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内阁大学士是接触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不是他王振和司礼监说了算的,按照规矩,内阁大学士选拔有三个途径,第一,皇帝特简拔,一般情况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荐名单,交由皇帝圈定,最后一个就是百官推荐。

但是有一条,入阁之人非翰林不可,这是内各大学士的一道最硬的门槛儿。

你要是没做过翰林,对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书、侍郎都别想入阁。

这是因为内阁当初跟翰林院是一体的,到了正统六年,翰林院才跟内阁正式分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所以,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阁这条不成文,却又被忠实执行的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