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波三折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波三折 (第2/3页)

强的战斗力,他们巧妙的借助工事、各种火炮和机动部队构成一个整体。在交战的初期他们的抵抗非常激烈,但是因为装备或者指挥官本身的意志问题,他们的防御缺乏韧性,当他们精心构筑的防线崩溃的时候很难再组织起足够的抵抗。这是我们后来的经验,但是这一次,也就是我生平第一次指挥的大规模交战中,对方的应对堪称防御战的典范。”田勇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同时对他的第一个对手奥匈帝国的廖拉少将很高的评价

“他们并不急于撕开缺口,和德国人强调装甲部队的速度和穿透性不同。对方的攻击缓慢而又稳重,就像一个巨大的碾盘一样,他们前进的速度或许很慢,但是却能压倒路上的一切,他们不惧怕增援部队的抵达,反而是在突破后立即转入防御,尽可能的借助有利条件打一波反击,他们更注重通过消耗对方战力来达到战役目的,而不是刺穿对方防线后引起战线的崩溃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廖拉少将这样评价华夏机械化步兵师的攻击,当然,在战场的时候,甚至直到自己被俘之后,他还一直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装甲师,而不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

和一般攻击不同,负责正面攻击的坦克营尽早的展开了炮击,甚至在距离战线大概还有1400米的时候就发动炮击,楔形队形进一步散开,然后开始行进间射击,细长的75mm炮喷出一道道火舌,数秒钟后,远处的阵地上就腾起一根根烟柱,不时有机枪巢或者迫击炮阵地被密集的火力掀翻。虽然攻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持续不断火力压制将对方的机枪和其它前线支援火力压的太不起头来,而后面的步兵则纷纷在步兵战车的掩护下从运输车上下来,然后分成一个个战斗小组。如同散开的狼群一般发动进攻。

轰!一发75mm炮弹打在了一个掩体的表面,在硝烟散去后。炮手发现掩体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生坍塌,只是在外面留下了一个并不是很深的空洞。“3点钟方向发现坚固掩体。”不过还未等这名坦克手汇报完成。距离他不到600米的地方突然腾起一股烟幕,一发修长的88mm穿甲弹以800米每秒以上的速度飞出,一头撞在了这辆29型坦克炮塔和车体的连接处上,威力巨大的穿甲弹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撕开了炮座。轰!伴随着一声巨响,被引爆了炮塔尾舱的炮弹的29型坦克炮塔直接被炸飞,巨大的炮座上只留下了一个被火焰烧的黝黑的大洞。而这好像吹响了奥匈帝国陆军反击的号角一般,没有被摧毁的火力点纷纷被激活,如同飞蝗一般的炮弹和机枪子弹扫向正在进攻的华夏部队!

各种炮弹和子弹砸在装甲上的声音和产生的震动让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华夏坦克手感到一丝的不安,车体在剧烈的撞击和爆炸中不断的摇晃震颤。偶尔会传来装甲被撕裂的声音,那应该是被对方为数不多的重型火炮击毁的坦克,不过即使再恶劣的情况,华夏官兵还是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按部就班的机动、射击、规避炮击。但是沉着的应对并不一定会产生效果,持续不断的打击并没有让对方的反击火力削弱,在对射几分钟后,一线接敌的华夏坦克手们突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之中,旁边不时有坦克被机会。而对方的反击火力却并没有下降多少,即使换装了穿甲弹依然是这样!

“对方居然给核心支持点的炮位配上了厚度0.8米左右的混凝土炮巣!75mm榴弹很难打穿这层乌龟壳,而穿甲弹虽然有机会打穿,但是因为内部装药太少很难对里面的人员和武器构成足够的杀伤(二战中坦克被击穿后。依然可以作战的情况也存在)。”战后华夏陆军调查团还专门研究了一下奥匈帝国的核心支撑点,这些正面是0.8米混凝土墙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