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改革的设想(二)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改革的设想(二) (第2/3页)

需要交少量的挂名钱给这名举人,当然,这个挂名钱必然是抵御大明所制定的田税。

宗室同样如此,因为不用交税的原因,他们每年都有大量余银剩余,这些钱几乎都用来兼并土地了。

一个小镇,原本有一万亩交税的良田,很可能就因为出了一个举人或者分封了一家在官府有名册的宗室子弟过来,这个小镇交税的良田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锐减一半甚至大半,这样的兼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就造成了当前仅仅只占大明江淮江南十省七千万人口当中百分之零点三的士人宗室却拥有大明五分之四的土地。

太过骇人了,朱慈烺简直无法容忍。

其实所谓的乡绅豪强,大多是这些人组成,他们靠着朝廷的免税政策,以及许多普通百姓的私心,极为便利的时刻兼并土地。

士人也就罢了,到底大部分都身居官府职务,在为朝廷做事,可是那些宗室,却是真真正正的寄生虫,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不能从商,不能考科举,不能做工匠,甚至亲自动手种地也会被其他宗室嘲笑,他们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几乎是被朝廷当成猪来养的,每月只靠朝廷发放的禄米和封地名下的田产租税为生。

不算宗室自己兼并的土地,朝廷每年供养他们所花费的银两绝对超过一支同样数量的精锐大军,负担极为沉重。

不止是大明朝,每一个朝代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乡绅豪强占有太多的资源了,就连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敢随便得罪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弄不好就会动摇朝廷统治的根基,再加上那些宗室们都是老朱家同一血脉的亲戚,不看僧面看佛面,就连崇祯时期最困难的时候,崇祯皇帝都不敢往这方面打主意。

做为后世而来的灵魂,朱慈烺并非纯正的老朱家的人,对于这群庞大的寄生虫一样的所谓亲戚毫无感觉,只不过,做为大明的皇帝,老朱家公认的老大,他不可能真个断了那十几万宗室的禄米,但他打算如普通百姓那般同样对他们进行抽税。

朱慈烺的农税改革,不外乎是免除朝廷对士人和宗室不用交税的特权,将他们完全纳入朝廷抽税的范围内,如此一来,不仅每年多出两千多万两的税银,还能从根源上断绝他们对土地兼并的便利。

同时,朱慈烺还打算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

大明当前的农税是二十税一,而地主租赁给佃户的土地常常达到二税一,甚至三税二的恐怖地步,这就导致地主购买土地后,土地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从而往往让地主们更加疯狂的兼并土地,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之所以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便是要打断这种恶性循环。

当土地购买后所能产生的价值被大大的折扣,地主豪强们兼并土地的心就会逐渐冷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