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大搞建设 (第2/3页)
利用莫衡星系里面多不胜数的彗星。当然,要让这颗星球的环境变得十分舒适,至少都需要几十年。
在征求了杨屹的意见之后,卡尔森立即着手建造小型生态圈。
其实,杨屹根本没有意见。
至于小型生态圈,其实就是一艘运输飞船,即让飞船迫降到星球上,然后利用飞船上的大型原能转换器与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合适的环境。虽然生态圈的范围不是很大,但是足够培养成千上万的独门人了。
此时,玉阳已经拿到了制造小型原能转换器与太空战机的相关技术。
只是,要想制造小型原能转换器与太空战机,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甚至可以说关键根本不是技术。
其实,也不是资源。
就像杨屹说的,制造小型原能转换器的关键资源是原晶,而杨屹有足够多的原晶。至于其他原料,在北阿尔法星系也能获取,而且龙神女皇统帅的那些种群有不少存货。真正的问题,其实是缺少合格的技术人员,准确的说是工人,因为人类远征军与织星族军团拥有的都只是军人。
为此,杨屹提出可以从硅魅种群里挑选。
虽然玉阳没有反对,但是结果证明,杨屹想得太天真了。
很简单,没有一个种群的硅人适合从事工业化生产劳动。事实上,在硅魅联盟根本就没有“工业”的概念。简单的说,硅魅联盟的先进技术技术建立在生物科学之上,而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也就是制造原能转换器的技术只由战皇与顶级战王掌握。说得简单点,硅魅联盟的各个种群只能按照战皇与顶级战王的要求,培养某中特定的硅兽,并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强自身实力。事实上,在硅魅联盟,即便是主力舰也是活着的硅兽,而且是生物技术的结晶。
显然,银河系联盟的工业技术在硅魅联盟根本行不通。
至于让硅人参与工业生产,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排除语言、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哪种硅人适合从事复杂的劳动。事实上,绝大部分硅人的智商都很低,连接受必要的培训都办不到。更何况,把语言、文化与传统等因素考虑进去,要让硅人接受银河系联盟的文化,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结果是,只能在人类远征军与织星族军团中挑选人员。
虽然织星族军团的兵力更多,但是按照玉阳提的建议,最好是从人类远征军中挑选人员从事小型原能转换器的生产工作,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才考虑从织星族军团中挑选合适的劳动力。
很简单,小型原能转换器就是一切。
虽然杨屹没有明确提到,但是很明显,生产出来的小型原能转换器将首先用来武装人类远征军,就算有了多余的也要考虑龙神女皇的硅魅军团,因此不可能在第一时间用来武装织星族军团的官兵。这样一来,就最好不要让织星族军团的官兵掌握小型原能转换器的生产效率,也就是产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