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北国之春是你写的? (第2/3页)
信的微笑让寇欣瑶平静了下来,她心中很莫名地感觉到,杨然不会骗人的,他应该能够拿出合适的解释!
是的,杨然早就胸有成竹。
只见他笑着说道:“余阿姨,您是否读过闻先念先生的《远乡》?”
余文英被杨然这个反问给弄糊涂了,闻先念他还是知道的,抗战时期有名的诗人、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甚至还被编入了教材!
“《远乡》这篇散文,就是写在战争时期,因为故乡沦陷在日寇手中,闻先念先生在冬季雪飘的时候,想起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们,他才拿起了笔,写下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
有一段特别经典,杨然轻声地念了出来:“兄长年纪也大了,偶尔喜欢找我喝两杯,却沉默寡言,喝醉了才潸然泪下,我仿佛在兄长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那是一生清贫的父亲坐在老屋的门上,用手背揩掉额头的劳累,点燃一支旱烟,微眯着眼看,等到我和兄长回来,才点了点头,沉默寡言着,转身走进黑暗的屋里……”
(ps:这里有一小段“父亲坐在老屋的门上,用手背揩掉额头的劳累,点燃一支旱烟,微眯着眼看”,是摘自网上的一首现代诗“雨中思乡”,不过找不到作者是谁了。其他的,嗯,小寒编的~)
这一段念出来,余文英也找到了自己的记忆,她读过这篇经典的散文!
不过,对比一看,她发现,杨然的这首《北国之春》里,字里行间都是这篇《远乡》的影子!
比如杨然刚刚唱的最后一段“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不正是《远乡》的翻版吗?
杨然轻轻地叹息,说道:“这篇文章,是我们高一的语文课文,本来我背诵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在我坐上火车,看到窗外飘过的雪花,我就想起了这篇文章,就想起了我的母亲和她的家乡!”
噫?怎么又扯到杨然的母亲身上了?包括寇欣瑶都大惑不解。
杨然故意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